熱門:
剩餘時間:134天23小時

2024年12月4日

ESG專題

MSCI:公正轉型衍生綠色金融機遇
各地ESG步伐不一 冀公平包容達致淨零經濟

近年有關ESG(環境、社會及管治)的討論不時涉及「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概念,各界關注如何以公平且包容的方法達致淨零經濟,而非一味追求淨零目標,卻忽視了轉型過程中對社會與經濟所產生的影響。MSCI ESG與氣候研發部主管Laura Nishikawa指出,「公正轉型」概念衍生了不少綠色金融機遇,包括「轉型金融」(transition finance)及「氣候變化適應力與韌性金融」(adaptation and resilience finance)。

Nishikawa提到,兩年前全球有關ESG的討論仍十分黑白分明,聚焦綠色科技投資,並排除高碳排放行業,從而達致淨零排放與進取的減碳目標。然而,隨着更多新興市場參與ESG,面對不同地區ESG發展步伐不一的局面,各界逐漸意識到,僅靠在ESG方面走得較前的歐洲地區達陣,根本無法限制全球溫度升幅在攝氏1.5度內。

減少過渡階段對經濟影響

「以適當步伐轉型非常重要。」Nishikawa解釋,捨棄化石能源而全面轉用可再生能源,或會對某些地區的能源供應構成威脅,因部分經濟體依然高度依賴化石燃料。如何在過渡至淨零經濟的道路上,不要忽略有關過程對社會與經濟所造成的影響,正是「公正轉型」的課題。

「公正轉型」關注如何以務實方式達至低碳轉型,並認同所有行業在低碳轉型的過程中,都具有其自身角色。Nishikawa說,投資者現在更願意接受在淨零轉型的過程中,短期有可能出現較高的碳排放,他們亦更關注怎樣在平衡能源安全與達致淨零的同時,不會妨礙經濟增長。

加強韌性助適應氣候變化

由於「公正轉型」的過程需要資金促成,衍生了大量「轉型金融」的投資機遇,Nishikawa介紹,「轉型金融」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為特定用於低碳轉型的項目或科技提供資金,另一類則是指對於一些符合低碳轉型目標的公司提供融資,而有關融資並沒有指向特定的項目或技術。

除了轉型金融外,「氣候變化適應力與韌性金融」亦是與「公正轉型」相關的一種融資方式。氣候變化適應力是指當面對極端天氣事件,又或氣候與天氣情況出現轉變時,準備、預防、應對和恢復與這些氣候相關的震盪和壓力之能力,具體例子包括投資基建,從而加強沿海地區應對海平面上升的韌性,又或投資於能夠用於預測極端天氣的模型。

Nishikawa指出,各地有關「轉型金融」及「氣候變化適應力與韌性金融」的綠色分類框架已開始出現,可供投資者參考。惟她提醒,由於不同地區的自身氣候變化狀況有別,故各地對「轉型金融」的定義或略有出入,期望未來全球會就「轉型金融」發展統一的披露框架。

採訪、撰文:余倩敏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