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9日
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黎晨表示,香港的科技研發活動主要由高等學院主導,反觀深圳的研發活動由企業主導,認為應該發揮好香港在學術上的優勢,與深圳的企業更好地結合;他同意香港需要制定中長期的規劃,把科技創新更有效地融入產業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到2035年大灣區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黎晨認為,大灣區內在自主創新、協同及完善政策體系三方面已取得進展,但仍需努力。香港的產業政策和科技發展戰略,需與大灣區及國家的整體戰略相協調,以便形成更強的協同效應。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兼任教授及院長資深顧問陳家強在主持專題討論環節時稱,香港擁有多所優秀的大學進行科研,但生產和研發基地主要集中在深圳和廣州,香港政府應研究如何協調,以確保香港的經濟持續增長。
鼓勵上下游互動
立法會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員及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認為,香港應該充分利用其科研優勢,首先在本地進行研發,然後在大灣區實現量產,把產品推向全國市場。他強調,香港還可以利用其國際金融市場的優勢,支持企業「出海」,在研發和融資的兩端作出貢獻。黃錦輝補充,港府推出的「產學研1+計劃」鼓勵企業與大學合作,促進上下游的互動,一同研發創新產品,也有利於吸引外地公司。
智慧城市聯盟副會長暨研究及藍圖委員會主席秦仲宇則提到,香港應該更積極推動國際標準化,同時確保可以與大灣區接軌。就低空經濟的發展,他建議成立低空經濟聯盟,建立統一的科技研發和試飛基地,若能夠訓練大量人才,將有利於未來的技術出口或轉移,以及有助大灣區經濟增長。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