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6月5日

周一人物

陳智思:宏觀形勢衰過一年前
企業趨觀望 港租金回落增競爭力

世局風起雲湧,年初內地與香港全面通關,各界本來靜待經濟終可反彈重回強勢,豈料步入第二季末,投資市場及樓市氣氛依然呆滯不前,不明朗因素籠罩。有「公職王」之稱、涉足政商及文化界的陳智思(Bernard)接受本報訪問時有感而發:「之前以為疫情單一因素消退後,恢復返疫情前好景呢個盼望就會出現。」可是現時看來,除了疫潮高峰過去及通關復常外,「可以講,宏觀形勢衰過一年前,周邊環境真係唔樂觀。」企業或投資者都維持濃厚觀望氣氛。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中美角力及地緣政治割裂的情景中動輒受到波及,這位前行政會議召集人也不諱言:「中美角力絕對影響好多經濟投資活動。」俄烏戰事沒完沒了,牽動能源危機以至歐洲布局,明年美國總統大選更令中美關係益發多變難測,華府會否基於種種考量制裁中國,或觸發北京作出反制措施,導致台海局勢升溫,確實令到不少企業擔憂而安排分散風險。

中美角力 香江身處夾縫

陳智思指出:「(企業)將部分喺中國境內的經濟活動減持,費事受到牽連,不單外資,內地企業(包括中資公司)都可能分散緊,避免過度集中。」作為企業管理層,一定會作多元布局考慮。

儘管美國企業及金融機構在港擁有不少經濟利益,不過,隨着東西方關係的轉變,香港在中美角力之間隨時被捲入漩渦,即使本港不是受到針對,在國際關係上「美國亦唔會特別幫我哋」,倘美方加強對台灣出售武器,必然令金融市場製造緊張及打擊信心。

去年是香港回歸25周年,陳智思當時以行政會議召集人身份受訪,提到新冠疫情及隔離政策令香港「出入唔方便」,對本港作為跨國企業亞太區域總部首選地的角色帶來挑戰,「搬走咗就未必返嚟,net net(加加減減)計一定差咗,我唔會話唔係損失。」故他呼籲政府疫情過後必須更積極推廣香港這塊招牌,「搶返啲生意返嚟」。

失亞洲樞紐地位憂慮已消除

相隔一年,如今他說「對此憂慮(香港失去亞洲區域樞紐角色)已完全唔擔心,好多去咗新加坡嘅人都返嚟」,雖未致全部歸位,仍需時調節,新加坡當地亦受到很多企業及人手湧入的問題拖累,承受成本上漲等壓力,「佢(星洲)都食唔到咁多」,要透過財政政策例如加稅等措施疏導。當下香港的近憂看來已轉移,惟陳智思認為:「現在最大擔憂是中美角力及地緣政治風險。」

長時間受疫情反覆及隔離措施影響,香港的復常步伐無疑較許多先進地區延後,陳智思直言:「香港呢3年的確係幾傷」,因此租金市場才顯著下調,也因租金調節的鐘擺效應,相較鄰近競爭對手,目前本港的水平對租戶負擔應已減輕,希望能為商界帶來一定支持。

今年3月初美國矽谷銀行(SVB)倒閉,引發當地地區銀行接連擠提,風波至今未算完全平息。現任亞洲金融集團(00662)主席的陳智思,1998年循保險界功能組別晉身立法會,經歷過亞洲金融風暴,在雷曼倒閉引發金融海嘯前兩年,他成功協助家族控股的亞洲金融集團,以「靚價」出售亞洲商業銀行(2006年售予大眾銀行,集團保留保險業務),他笑言經營銀行確實艱難,暫時未見SVB事件演變至系統性金融風暴,「谷爆」借貸壞賬危機。

相反地,他認為俄烏戰事雖未直接波及亞洲,引發的能源危機掀動全球神經,尤其歐洲受戰事影響首當其衝,「所以真係有好多隱憂」,戰事及地緣政治風險更不知何時完結及如何妥善解決,形成市場充斥閒資,大家採取守勢,無論企業或投資者,對資金編配都維持濃厚觀望氣氛。

採訪、撰文:劉美儀

攝影:何澤、受訪者提供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