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5月8日

方保僑 科網人語

未來報告:人工智能崛起與挑戰

人工智能(AI)對人類未來的影響,似乎比我們想像中來得更快。以下3則關於AI的新聞,看完不禁令人感到一絲寒意。

1.面對人工智慧崛起,IBM預計在未來5年內暫停或停止招聘可能被AI取代的職位,估計約有7800個職位將受到影響。

IBM行政總裁克里希納(Arvind Krishna)表示,公司包括人力資源在內的後台營運部門將暫緩招聘,該部門共有約2.6萬名員工,其中約30%可能在未來5年被AI或自動化技術替代。一些較簡單的工作,如提供在職證明或處理部門轉調事宜,未來會完全自動化。

2.世界經濟論壇(WEF)於2023年發表了《未來工作報告》,對全球勞動力市場趨勢與挑戰進行全面分析,透過訪問超過45個國家的800間企業,WEF發現當中75%企業計劃在未來5年內採用AI技術,推算全球將有2600萬個職位因此消失。

3.「AI教父」Geoffrey Hinton日前接受New York Times採訪時透露,他已於4月辭去Google的職務,只為公開發聲談論對AI的疑慮,並警告人類關於AI所帶來的潛在風險。他亦擔心Google為了與ChatGPT、Bing競爭,放鬆對公開發布AI的監管而引發一連串倫理問題。他甚至指出科幻故事變成現實的可能性,AI將能夠自主開發程式及代碼,最終可導致人類滅絕。

這3則看似互不相關的新聞,實則揭示了AI發展對人類現在、不久將來,以及未來的影響。雖然很多人認為,AI會控制甚至毀滅人類只是荒誕的故事,但它所帶來的影響與變革絕對不容忽視。

早前已有一批科學家,包括特斯拉(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呼籲暫停GPT-4以上AI的發展6個月,然而商業機構並未理會,大部分人類仍然懶惰地希望利用AI加速完成手頭上的工作,卻可能因過於依賴而最終被取代。

僅有聰明的人懂得該如何善用AI處理及克服更困難的工作;最聰明的人才會意識到AI可能是披着羊皮的狼,甚至是包着糖衣的毒藥。

我們應該正視AI帶來的挑戰,並在利用其便利性的同時,提高警惕,對潛在風險保持警覺。同時,政府、企業和個人應共同努力,加強對AI的管理及監管,以確保技術健康發展,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方保僑_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