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4月7日

黃岳永 科網人語

使用GPT與傳統方法的對比

根據用家的輸入要求,提供所需答案的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其卓越的語言能力令一眾大學聞之色變,深恐學生會藉此「出貓」或抄襲;亦有大學認為學生應該要懂得運用AI(人工智能),才能適應社會變化,「用」還是「不用」、「如何用」、「用幾多」遂成為教育界討論焦點。

只擔心學生會利用AI作弊的不必多提,其實不少學校仍認為,教育的核心是要培養年輕人的獨立思考能力,讓他們能夠在現實世界中解決問題,所以如何利用AI或者GPT便成為重要議題。很多大學老師正在思考如何利用AI設計新的學習活動,藉以鼓勵學生發展批判性思維,以及進行反思。他們的着眼點不是最終的考試成績,而是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收穫,當然,最好也能夠讓學習變得有趣和吸引。

與其閉門討論,倒不如實際操作看看成果。筆者最近便在課堂進行一項活動,測試大學生在利用ChatGPT和傳統搜尋引擎如Google學習時,學習效率及批判性思維能力會否有所不同。學生先分為兩組,因應題目提供報告,在過程中兩組都要遵循CODA(Collect→Organise→Distill→Action的簡稱)守則,即收集、組織、提煉和實行,並就他們的學習體驗進行總結和分享。

這個活動的目的,不單是學生的報告成果,還會教導學生如何管理時間及處理壓力。就如在工作中罕有「單打獨鬥」,而是要團隊合作,學生在發揮創造力及批判性思考的同時,也要學習如何在團隊中工作。老師就會根據學生們的研究方法及批判性思維、創造性和洞察力、項目管理以及演示技能來評分。

傳統教育習慣以「功課」來計分,其實如何學習、學習過程、準確的展示結果,亦是大學教育的重要部分。學生學會了在團隊中工作,懂得批判性思考及發揮創造力解決問題,更能夠為現實世界做好準備。隨着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在課堂中變得愈來愈常見,大學必須不斷創新,設計新的學習方式,教授這些技能。當然,功課還是要計分的。

過去,天賦才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個人成就和發展方向,記性好或「過目不忘」的人,總比一般人有更大優勢。然而,科技的發展正好把人的距離進一步拉近。隨着技術的不斷發展,AI在課堂上變得愈來愈普及,教育工作者必須創造新的學習活動和評估方法,以培養這些基本技能,學校與其擔心學生用AI「出貓」,倒不如教導他們如何把AI化為己用。CODA便是一個可以考慮的課堂練習,既能幫助學生學會以創意思考解決問題,也能讓學習變得有趣。既然世界在變,教育又如何能一成不變?

黃岳永_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高級顧問(創業)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