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5日
全球經濟呈現「東升西降」之際(亞洲開發銀行昨天發表報告,上調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由原先的4.3%提高至5%),兩極對決亦加劇;在歐美受高通脹煎熬時,沙特、俄羅斯等8個產油國猶如「新八國聯軍」,突宣布進一步減產,恐推升原油價突破百美元關。此舉「觸怒」美國,周二與歐盟官員在布魯塞爾會議,討論俄烏戰事對能源市場影響,會後表明「誓言打擊破壞能源市場穩定的企圖」。
北京持續進行大國及元首外交,最新有法國總統馬克龍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今起至周五訪華;但中美關係持續緊張,美政府第三號人物、眾議院議長麥卡錫確認美國時間5日,將與蔡英文會面。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昨天回應時,維持之前的口徑,除重申「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安排蔡英文過境竄美」外,再度強調「堅決有力捍衞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因而後續發展,備受關注。
幸好在經濟穩步復甦預期下,A股的主板滬指連續4日反彈,昨天收復3300關,成交亦連續第二日突破萬億,錄得13245.7億元(人民幣.下同),再創年內新高。不過,在今天清明節假期A、H股休市前(港股還因復活節假期,周五至下周一休市),北上資金先行高位套現,昨天淨賣出逾36.5億元,終止之前連續5日淨買入共117.3億元走勢。
不過投資者傾向短炒換馬,周一瘋漲的人工智能概念午後插水,拖累創業板指數收跌0.76%。由於周一晚華錄集團(300212.SZ)公告,擬整合進入中國電科,成為今年首宗集團層面的央企重組整合浮出水面,市場解讀為國企改革將進一步釋放國企的競爭優勢及活力,刺激中港兩地的「中字頭」股份爆升。A股中的中鐵(601390.SH)、中儲股份(600787.SH)漲停,而中交建(601800.SH)、中鐵建(601186.SH)亦一度觸及漲停。
央視新聞聯播昨晚播發了一則題為〈一季度消費市場穩步恢復〉的報道,預示統計局本月18日公布首季的GDP、零售、固投等增速,應符合預期。乘聯會昨天亦預估3月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60萬輛,按年增長30%;預計第一季累計銷量148萬輛,按年上升25%,反映零售復甦仍充滿生機。
當然,三大經濟增長引擎之一的出口外貿,仍面臨一定風險及挑戰。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昨天透露,在已回收的廣交會1.5萬家企業問卷調查顯示(廣交會被視為是中國外貿的風向標,於4月15日至5月5日分三期在廣州舉行,是3年疫情後首次恢復全面實體線下展銷),「訂單下降、需求不足是遇到的主要困難」。
更值得關注的是,早前總理李強在博鰲論壇重申開放及歡迎外資後,昨天又與俄羅斯總理及越南總理分別通電話,跟進早前國家主席習近平跟兩國元首會面後達成的共識,推進中俄、中越合作不斷取得新發展。在中美就台灣問題處於緊張關係之際,工信部副部長王江平周一(3日)在京分別會見台資企業富士康、宏達集團、威盛集團負責人,就兩岸電子訊息產業合作等議題交換意見,並重申歡迎台資企業繼續扎根大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香港故宮卡地亞展 3珍品率先亮相 |
上一篇: | 工信部:歡迎台企續扎根大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