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3月7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中國大好友「吃飯砸鍋」

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國際著名投資者、「新興市場之父」麥樸思(Mark Mobius)數十年來一直唱好中國,被稱為「中國大好友」,剛於2月底仍強調「未來10年必須投資中國」;豈料踏進3月份,這頭金融大鱷180度變臉,公開抱怨自己在上海滙豐銀行的存款無法滙出,並形容為「瘋狂」,呼籲國際投資者「要非常非常小心」。事實上,中國最近3年貿易順差多達1萬億美元,外滙結餘卻不增反減,或多或少緣於不少外資企業像麥樸思般「吃飯砸鍋」,造成中國外滙大幅流失,當局須想辦法「留住」這批資金。

麥樸思押注神州半世紀

現年86歲的麥樸思在華爾街打滾多年,曾効力全球三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的富蘭克林鄧普頓(Franklin Templeton)超過30年,位至新興市場集團主席。尤其是他早自1970年代已聚焦以中國為代表的亞太新興市場,在美國金融行業開山立派,獲譽為「新興市場之父」。

遠在「改革開放」之前的1973年,身為MIT(麻省理工)經濟學博士的麥樸思寫了一本書Trade With China,呼籲美國商界更重視對華貿易,可算是癡心情長劍,絕非「忽然愛(中)國」。2018年從Franklin Templeton退休後,麥樸思自立門戶創辦Mobius Capital,繼續押重注於中國市場。

麥樸思多年來「言行一致」,既把大部分資金投放在中國,亦對中國經濟及投資前景相當樂觀,經常公開唱好中國,被歸類為「中國大好友」(China Bull)。例如今年2月26日,他接受內地網媒澎湃新聞《超級投資人》節目專訪,強調「未來10年必須投資中國」,「中國遍地都是掘金機會」,「中國現正實現的科技創新,將成經濟新增長點」,其口吻簡直像個「帶貨KOL」。

針對中美關係,麥樸思直言「雙方已經無法切割,不僅是貿易關係,還互為重要投資夥伴」。他解釋,「中國對美國經濟進行大量投資,美國對中國也一樣。所以中美脫鈎並不現實,我不認為兩國關係將持續惡化下去,相信人們也不希望這樣做。」

存款滙不走 損投資信心

豈料時隔不足一星期,麥樸思180度變臉,3月2日他接受美國Fox電視台訪問時透露,自己在滙豐銀行的存款無法滙出境外,這是在中國多年來第一次遭遇的情況。麥樸思表示,滙豐並無直接說「你不能把錢拿走」,卻要求他提交過去20年的資金來源、納稅文件、發票紀錄等資料,他形容為「瘋狂」。

麥樸思覺得事件與中國政府收緊資本管控政策有關,已削弱他對投資中國的信心,「因為沒有人會想投資在一個無法把資金滙走的國家」。他又指出,中國現在的發展方向已跟鄧小平主張的改革開放截然不同(in a completely different direction),因此呼籲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要非常非常小心」,可考慮轉赴印度和巴西投資。滙豐回覆傳媒查詢時表示:「不評論個別人士或企業的言論。」

這位「中國大好友」今次的遭遇,其實可與早前另一單新聞並讀。話說國家商務部2月初公布,內地去年出口貨額達3.59萬億美元,按年增長7%;全年貿易順差高達4175億美元,連同2020和2021年錄得2488億和3173億美元順差,意味最近3年貿易順差總額達9836億美元。但與此同時,有媒體發現,內地截至去年底外滙儲備為31277億美元,較2020年的32165億美元不增反減,拉勻計算,貌似出現逾1萬億美元缺口;在微博、知乎等論壇上,不少人都在疑惑「消失的1萬億美元去哪了」。

針對坊間質疑,國家外滙管理局旗下《中國外滙》雜誌於2月底發表題為〈順差去哪兒了?跨境貿易投資順差去向解析〉文章。該文解釋,國家外滙儲備共有「兩本賬」,儘管「貿易賬」近年一直存在可觀順差,「資本賬」卻出現較大赤字。據官方資料,由2020至2022年,內地分別錄得短期資本淨流出3194億、3350億和3498億美元,3年合計10042萬億美元,恰好對上「消失的1萬億美元順差」。

中國身為「世界工廠」,慣性長年錄得巨額貿易順差,但很多人不知道,這些順差很大部分由外資(包含港澳台)在華企業創造,例如Apple、Tesla、P&G、Intel、巴斯夫化工、台積電、富士康等。根據國家商務部「2020年中國外貿出口企業百強名單」,出口額百大企業超過七成具外資背景;十強有6家屬台資公司,只有華為、中石化、中石油3家內地企業。

過往多年,外企一方面在華生產、對外出口,賺取豐厚利潤,但會把一大部分利潤留在中國繼續投資,所以「貿易賬」和「資本賬」加起來,仍為中國外滙儲備帶來進賬。惟近年地緣局勢變化,「脫鈎論」甚囂塵上,不少外企繼續利用中國工廠出口賺錢,另一方面卻大幅減少在華投資,急急腳把利潤滙出境外,導致「資本賬」赤字嚴重,亦令中國外滙儲備受壓,不利於經濟及人民幣滙價穩定。難怪中國當局最近要收緊資本管控政策,包括透過「窗口指導」,要求銀行對辦理滙款的個人及企業添加重重障礙。

例如麥樸思號稱「中國大好友」,既在中國賺錢,「吃中國的飯」,又急於把上海滙豐銀行的存款滙走,對中國經濟及外滙形勢不捧場,某程度上「砸中國的鍋」,涉嫌「惡意滙款」。他若真的「愛中國」,就應把資金留在這裏,不妨親赴上海滙豐銀行分行,用紅簿仔提取大疊人民幣百元現鈔,然後買茅台、食紅燒肉,享受中國繁榮興旺,豈不快哉。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