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1月10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騙案也有「一國兩制」

「安心出行」App壽終正寢,但似乎仍有「手尾跟」。近日傳出一位上海私募基金董事長,因為使用安心App,收到聲稱來自香港衞生署的電話,被上海公安指其涉嫌洩漏國家機密,他急忙東借西湊,應對方要求向廉政公署戶口存進1000萬元(人民幣.下同)保釋金,結果一去無回頭。這類騙案橋段看似「誇張過戲」,卻頻頻有人中伏,緣於騙徒利用「一國兩制」下的社會形勢及民眾心理,巧妙搭建雞棚,就連「三高」(高學歷、高收入、高地位)精英尖子也怯怯地奉上金錢求自保。

橋段勁誇張 尖子也中伏

這宗奇案近日在中港金融圈子瘋傳,事主為安盛私募基金管理(上海)董事長兼總經理鈕淵明,持有香港身份證,經常往返中港兩地。根據鈕淵明的陳訴書,他於去年11月7日接到香港政府衞生署灣仔防控中心職員電話,指其「安心出行」App在九龍伊利沙伯醫院有密切接觸紀錄,要求查核身份。

衞生署職員隨後輾轉聯繫到上海公安浦東分局的李國興警官,李警官核實鈕淵明身份時,發現他可能與上海公安協辦的一宗國家保密局「高度機密級重大案件」有關。案件隨即由浦東分局刑偵隊長顧東接手,顧隊長透過WhatsApp向鈕淵明展示案件資料,又對其遭遇表示同情,建議他「以主動報案、非在場證據和積極配合態度等理由,向專案檢察長高明請求不列入嫌疑人名單」,以免引起社會關注,造成公司的重大損失和負面影響。

經過一番安排,鈕淵明應上海中級人民法院第二廳張海平大法官要求,向香港廉政公署的銀行戶口存進1000萬元保釋金。後於去年12月24日,高明檢察長透過WhatsApp傳達專案調查結論,「證明我(鈕淵明)與此案無關聯,已脫離涉案嫌疑人身份,還我身份清白」。

然而,鈕淵明同時被告知,基於國家最新反洗錢規定,其1000萬元保釋金在正常程序下於半年後才可返還;又或者額外繳納30%保釋金(即300萬元)以便審核賬戶,就可於48小時內返還全部款項(即1300萬元)。由於鈕淵明已先後向朋友緊急借款籌措保釋金,直言負債數百萬元,並急於向朋友還債,所以發出這封陳訴書,請求其僱主安盛集團提供300萬元財務借款支持,以助盡快脫離困境。

這篇陳訴書傳出後,安盛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未有否認其真實性,僅稱「暫時無法評論」,此事隨即在金融圈引起熱議。首先,據鈕淵明所述,事件牽涉香港衞生署、廉政公署、上海公安、國家保密局、上海檢察院、上海中級人民法院等多個部門,但他提及的人物如「李國興警官」、「顧東隊長」、「高明檢察長」、「張海平大法官」等,在網上公開資料全部「查無其人」。

其次,觀乎這封陳述書,鈕淵明似乎到最後仍深信自己捲入「高度機密級重大案件」,他並感謝李警官、顧隊長、高檢察長等人的信任和協助;而其訴求主要是向公司安盛借款300萬元,以便取回全部保釋金。

有趣的是,鈕淵明由始至終未曾與李警官、顧隊長、高檢察長及香港衞生署、廉政公署的人員親身接觸,一直只透過電話及WhatsApp(不是微信)溝通,便乖乖向指定戶口存進1000萬元巨款。

不少人質疑這件事擺明「誇張過戲」,鈕淵明身為金融界精英人物,何以完全不虞有詐?事實上,近年這類冒認中港執法機構的騙案屢見不鮮,「中伏者」大多有一個共通點,要不出身於內地,要不曾於內地長期生活居住,因騙徒往往利用「一國兩制」下的社會形勢及民眾心理,巧妙搭建雞棚。

以今次事件為例,「疑似騙徒」一方面利用了衞生署、「安心出行」App、廉政公署等香港官方機構及政策的權威性,再加上現今「萬物皆國安」趨勢,尤其是鈕淵明身為遊走中港兩地的金融業高層,確有機會觸及「國家機密資料」,令他容易相信自己真的不慎捲入「國安」案件,隨時面臨嚴重刑責,很心急想脫險。

另方面,鈕淵明來自內地,在成長及生活過程中可能慣見「用錢疏通」、「財可通神」等情況,故對於公安警官、刑偵隊長、檢察長等向其索款以便辦事,他或許見慣不怪,甚或反過來感激對方幫忙。

疑案中有案 奇情過電影

簡單來說,這事件有四大元素,一是香港官方機構權威,二是套入內地政法機構,三是鈕淵明中港金融業高層身份,四是內地社會「花錢打點」慣例。騙徒若巧妙地齊集並利用這四大元素,就連「三高」精英尖子也失陷。更進一步看,有人懷疑今次事件存在「案中案」,不排除有人因炒股輸錢等原因虧空公款,故編造一個驚天故事,冀能卸責脫罪。果如是,這將比奇案電影更精采,真實情況尚待有關方面查證。

當然,本港土生土長的「三高」精英同樣會受騙,但中伏的案件通常是「倫敦金」、「層壓式推銷」和「龐氏騙局」(先給點甜頭,再騙巨款)類型,這緣於騙徒利用一般香港人「貪便宜」和「搵快錢」心態,亦突顯「一國兩制」下騙案差異特色。今時今日,做騙徒也要熟悉人類學,明白「一方水土一方人,各處鄉村各處例」,實行glocalization,發揚「環球騙局,地方智慧」,方可騙得似模似樣。

 

(編者按:高天佑最新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