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2月13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移民潮」有利樓價

不少朋友有樓放盤,近排日日收到經紀鋤價電話,不勝其煩,經紀們最常講「而家好多人移民,樓價仲有得跌,你唔賣遲啲仲平」。朋友向筆者求救,筆者解釋:「移民潮不一定令樓市跌,反而可能是利好因素。」結果,朋友反過來成功說服經紀,讓他們掉轉頭恐嚇買家「而家好多人移民,你唔買遲啲仲貴」,竟促成高價交易。講到底,香港就如錢鍾書筆下《圍城》,「裏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問題只在於「出水」或「入水」力度更大。

內地上周宣布「新十條」放寬防疫措施後,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媒體熱門搜索詞除了「退燒藥」、「連花清瘟」,還有「移民」,後者在短時間內錄得1.2億次搜索。事關在接近3年「動態清零」抗疫期間,很多國家的駐華使領館僅維持有限運作,同時內地政府嚴控出境,現在隨着「放開」,不少民眾憧憬出國及移民手續重新提速,於是蜂擁查詢,務求盡快「霸位」。

據內地媒體報道,由於近日申請人數太多,美國駐上海簽證中心的派籌預約最快排到2023年4月,作為熱門國家的危地馬拉(投資移民只需6萬美元,免坐「移民監」)使領館預約更要等到2026年。這既反映積壓了3年的移民需求「報復性反彈」,亦關乎內地近幾年經濟及社會環境令部分人萌生移居念頭。

內地「潤」港需求仍大

在內地互聯網世界,移民的代名詞是「潤」,源自run(跑路)之普通話諧音。針對如何移民的研究是「潤學」,交流移民心得的圈子喚作「潤圈」。近期在各社交平台「潤圈」上,很多「潤友」紛紛慨嘆現在移民愈來愈難。一方面,環球地緣政局自2019年起丕變,美國、加拿大、澳洲及歐洲多國相繼收緊中國人入境政策,莫說移民,就連讀書及工作簽證也比以往更難到手。另方面,內地政府收緊出境政策,大多數人出國時在海關被問長問短,須有充分理由及所有相關證明文件方可獲放行,否則可能遭「剪護照」。

「潤圈」亦有「歧視鏈」,最頂端是美國、加拿大和新加坡,第二層是歐洲發達國家、日本、澳洲、紐西蘭,第三層包括南韓、馬來西亞及部分歐洲二線國家。香港作為中國境外特區,曾經排在第二層前列,自2019年後位置有所下滑。近來隨着「出去難」,在「潤圈」關於移居香港的諮詢顯著反彈,不少人都在問「如何潤香港」及「香港還值得潤嗎」?

事實上,香港自己也面臨「移民潮」,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證實近年流失數以十萬勞動力,其中不少是高端人才。因此,特區政府開宗明義「搶人才」,包括設立「人才服務窗口」、降低輸入外勞門檻、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放寬「輸入內地人才計劃」、撤銷「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上限,同時「說好香港故事」,目標是每年吸納至少3.5萬人才,十年就有起碼35萬人。

港府揚言向全球招才,惟據一般估計,生力軍將以內地人才為主。畢竟中港兩地地理及文化相近,內地擁有14億龐大人口,高水準人才輩出,在國際上有口皆碑,就連世界首富、Tesla老闆馬斯克也把數百名中國工程師人才(包括被視為有望接任CEO的Tesla大中華區總裁朱曉彤)調派到美國總壇。香港「咁近城隍廟」,沒理由不加入大力爭奪內地人才。

當然,上文提到「潤圈」有「歧視鏈」,頂尖人才若能得到馬斯克保薦,獲批工作簽證赴美國Tesla擔任中高層骨幹,相信他們未必有興趣來港。不過,內地的二線人才放到國際上也「夠殺」有餘,在這3年「難潤」情況下,倘有相對便利途徑「潤香港」,他們未必不願「退而求其次」。畢竟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對於內地不少「潤友」仍具一定吸引力。

政府可重啟投資移民

同時值得留意,香港曾於2003年推出「投資移民計劃」,門檻為650萬元(後提升至1000萬元),歷來共收到約4.5萬宗申請,約3.5萬宗獲批。惟2015年樓市一度過熱,該計劃被時任特首梁振英叫停。眼下本港經濟及樓市低迷,倘若頹勢持續甚至惡化,港府大有條件重啟投資移民,屆時除了內地人才,還可吸納上級中產、有錢人以及他們帶來的財富。

700多萬人的香港就像一個魚缸,背後的14億人祖國內地卻如大水塘;近年魚缸「漏水」,令人深憂「缺水」,但只要能接收背後水塘之0.1%水量(相當於140萬人),便足夠填補有突。問題乃在於,港府與中央政府商討之後,打算開出幾多quota「接人才」。

因此,「香港移民潮」對本港樓市肯定利淡,「內地移民潮」卻屬利好;前者像「魚缸漏水」,後者則似「水塘供水」,哪方力量更大,不言而喻。業主們若再收到經紀鋤價電話,不妨向其曉以大義,實行「鬥吹水」。

 

(編者按:高天佑最新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