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0月26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Tesla生意好呀

「生意好呀」本是一句祝福語,猶如「恭喜發財」,不過香港特首李家超今年4月進行競選活動時,步進一家貼着「光榮結業」標語的藥材舖,順口向老闆說出這句話,則似乎令對方有點哭笑不得的尷尬,「生意好呀」自始在香港網絡語境經常帶有諷刺意味。話得說回來,「生意好」和「執笠」不一定矛盾,例如有些商店趁結業前「割價大清貨」,短期內可望刺激生意急升。就像Tesla剛決定把全線電動車在中國內地大減價5%至9%,立刻引起搶購,導致預訂網站也「死機」,卻並不代表Tesla在中國長遠前景樂觀。

內地全線劈價 被斥「割韭菜」

Tesla本周一於內地宣布全線車款劈價,Model 3基本版由27.99萬元(人民幣.下同)降至26.59萬元,Model Y基本版則由31.69萬元減到28.89萬元,減幅分別達5%和9%,適用於即日起確認的訂單,以及已落訂、但未取車的客戶。

該消息震動內地車壇,一方面吸引很多人趁減價買車,導致Tesla中國官網當日一度「Down機」。惟另一方面,不少剛取車的Tesla車主很不爽,自覺被「割韭菜」,其新車在短短幾日內「貶值」數萬元。有部分車主赴Tesla江蘇辦事處「維權」,拉起「特斯拉無恥,昨日提車今日降價」橫額,引來警察到場戒備。

除了消費者受影響,Tesla作為市值逾6000億美元的上市巨企,今次劈價消息也令投資者高度關注,並引起兩派解讀方向。樂觀者認為,這象徵Tesla上海廠房產能充沛、成本下降,有條件「減價益街坊」,進一步提振銷量。但悲觀者擔心,情況反映Tesla電動車內地需求轉弱,逐漸供過於求,被迫割價促銷。

事實上,該兩種看法皆有道理,兩者並不矛盾。首先,Tesla上海廠房確實產能澎湃,去年製造出48.4萬輛車,佔該集團全球產量(93.6萬輛)逾半。今年7月份,該廠房停產兩周,進一步升級生產線,成功把每周產量增加至2.2萬輛,意味現時年化產能超過100萬輛,較去年倍增,並超越了大眾汽車德國禾夫斯堡廠房(每年造車約82萬輛),成為地球No.1產能汽車工廠。

與此同時,建基於電動車結構特色(不設內燃機引擎,節省大量成本)及Tesla先進生產技術,該集團今年第三季毛利率高達27.9%,遠超過傳統車廠(通常有雙位數字已屬優秀)。尤其上海廠房受惠於勞動力、供應鏈(95%零件已國產化)及規模化優勢,其毛利水平又勝過Tesla設於美國加州、得州及德國柏林的同系廠房,確實極有條件酌量降價促銷。

貨如輪轉 售價隨成本加減

況且Tesla的銷售理念向來是「隨行就市,貨如輪轉」,採用直銷(不經中介商)及浮動價格模式,當生產成本上漲便會加價,隨着成本回落亦不吝於減價。例如該集團自2021年起在內地市場連續6次加價,Model 3基本版由最初24.99萬元最高加到27.99萬元,累升12%,今趟屬「六連漲」後首度降價,減至26.59萬元,惟仍較去年初價格貴6.4%。

Tesla上海廠房產能強勁之餘,最近亦確實面對需求疲弱問題。最直觀指標可對比「交車時間」,在本年初,內地買家落訂之後,一般要等兩三個月方可取車,反映Tesla在內地市場有大量訂單積壓,應接不暇。但自8月起,Tesla在內地的交車時間極速縮短,先由兩三個月減到兩三個星期,然後按日計,到近期華東地區部分買家甚至可以「今日落訂,明日取車」,反映上海廠房產能逐漸超過需求。據Tesla公布,集團第三季產量和交付量分別為36.5萬輛和34.3萬輛,產銷差距達2.2萬輛,實屬罕見。

這其實不難理解,一來如上文提到,Tesla上海廠房今年產能「升呢」,由去年48.4萬輛到現在年化產能超過100萬輛,激增一倍以上,即使需求穩步增長,亦不易追得上產能步伐。再者,比亞迪(01211)、蔚來(09866)、理想(02015)等國產電動車廠來勢洶洶,相繼有新車款量產面世,不免對Tesla銷量帶來一定挑戰。

換句話說,Tesla這次劈價乃由產能和需求雙方面因素共同促成。宏觀來看,中國市場現有約4.08億輛車,電動車佔不足1000萬輛,滲透率低於3%,市場潛力巨大;Tesla與比亞迪、蔚來、理想、小米(01810)等國產玩家既存在競爭關係,卻更多是一起「造大個餅」。觀乎Tesla在「六連漲」之後首次減價,便引起搶購導致網站死機,可見該集團在中國市場仍春風得意、前景無限。

可是,在產能和需求以外,有些因素Tesla無法控制,例如地緣政治形勢。萬一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劣,又或者台海爆發戰火,Tesla上海廠房的價值隨時「清零」。集團在2018年敲定於上海建廠,總投資額達20億美元,不但廉價取得自貿區大幅靚地,還獲中資銀行提供超低息銀團貸款。該廠房建設及生產進度皆遠超預期,令Tesla老闆馬斯克對「中國效率」讚不絕口。

上海廠房至今累計賣車逾100萬輛,按平均車價3萬美元、毛利率25%保守估算,已為Tesla帶來超過75億美元毛利,遠超過總投資額,早已回本有餘,現在每賣多一輛車都是「淨賺」,算得上是世界汽車業史上最成功投資個案之一。但鑑於未來幾年政局不明朗,馬斯克心態或許就像藥材舖老闆,把握時間「賺得幾多得幾多」,最重要是短期內「生意好呀」。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