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0月25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大跌市裏三碗心靈雞湯

本欄上周五寫過〈恒指跌回九七年 港股點解咁慘情〉一文,當時形容恒生指數已跌破1997年8月7日的回歸初期高位(16820點),但仍略高於回歸前最後交易日(1997年6月27日)的15196點,不至於回到九七前。豈料時隔一個周末,恒指昨急瀉6.36%,收報15180點,正式跌穿回歸前水位。筆者向來主張逆向思維,人人唱好之際其實最值得警惕,同樣道理,當市場一片灰暗、幾乎無人樂觀,實際情況卻往往「冇咁衰」。最起碼,從近日新聞可找到3碗「心靈雞湯」,或有助股災災民「暖心」。

正如本欄曾指出,港股市場及恒生指數近年歷經多次重大變革,內地企業現佔恒指權重及港股市值皆多達七成,意味港股與中國內地經濟緊密掛鈎,後者倘疲弱,前者肯定「冇運行」。就像恒指昨日股災式急瀉6.36%,仍有幾隻藍籌股逆市上漲,包括長江基建(01038)、電能實業(00006)、中電控股(00002)等,皆屬傳統「港資股」,絕大部分收入來自本港及海外,某程度上「免疫」於中國經濟盛衰;不過這批股份現佔恒指權重甚微,未能左右大局。

歸根究柢,舉世矚目之中共二十大剛於周末閉幕,總書記習近平「冧莊」第三個任期基本上屬預期之內(除了部分「聽床師」跌眼鏡),但作為最高權力中樞的7人常委會及24人政治局名單出現較大變動,包括現任總理李克強、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副總理胡春華等榜上無名,換上一批來自地方政府、被視為與習近平合拍的新成員。

中國堅持改革開放

這些變動令部分投資者對中國經濟路線更加「看不透」,甚至擔心會由「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重返「計劃經濟」和「閉關自守」。試想像,在「真.終極.共產主義」下,任何人都不可擁有私產,還談何股票投資?因此,在雪球、富途等內地股票論壇上,不少A股股民這幾日也表示「清倉保平安」,可見市場氣氛有幾「灰」。

然而,證諸歷史經驗,人人唱好之際通常是「見頂」先兆,人人悲觀則往往「冇咁衰」。從近日新聞裏,至少可看到3條「烏雲邊的曙光」。首先,周日在緊隨二十大閉幕的一中全會上,習近平與中外傳媒見面時強調,「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發展也需要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中國將會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開放的大門只會愈來愈大」。

或許有人覺得上述言論沒啥新意,惟有時候「不變勝萬變」,尤其在二十大前後,部分人擔心中國即將改弦易轍,例如不再強調改革開放,甚或用「人民經濟」之類新概念取而代之。現在習近平重申堅持改革開放,可算是一顆定心丸,最起碼整體經濟路線短期內不太可能「走回頭路」。

共同富裕不會激進

其次,昨日在二十大新聞發布會上,中宣部副部長孫業禮表示,「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義,不是劫富濟貧,有先富帶動後富的過程。共同富裕是個長期的歷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出席同一場合、被稱為「習近平首席智囊」的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權也強調,促進共同富裕必須解決好「做蛋糕」和「分蛋糕」的關係,當前中國通過全面脫貧,為進一步推進共同富裕奠定堅實基礎,「但實現共同富裕不可以急,要在發展過程中逐步解決貧富差距問題。」

綜觀孫、江兩人講法,習近平連任後並不會激進地推動共同富裕,遑論「劫富濟貧」,相反將會繼續倚重「先富帶動後富」,透過耐心發展化解問題,堅持「做大蛋糕」以助「分好蛋糕」。這其實與鄧小平時期以來的中國發展理念一脈相承,未見重大路線變化,相信可令中國的中產、富豪、企業等「有產階級」群體稍為安心。

京馬拉松獲准上演

最後,早於二十大召開前的10月初,國家體育總局及北京市政府已敲定今年「北京馬拉松」將於11月6日舉行。須知道,「動態清零」已令2021年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2022年杭州亞運會、2023年亞洲盃足球賽等體育盛事宣告延期或取消,就連香港渣打馬拉松亦未能如期舉辦(延至明年2月),沒料到首都北京的馬拉松卻獲准搶先上演。這令不少人感到驚喜,並猜測內地防疫政策將在二十大後放寬。

二十大人事放榜雖令部分「聽床師」跌眼鏡,但至今未聞「北馬」賽事出現變數;況且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入局」七常委之一,身為首都政府一把手,他理論上有份批准賽事「去馬」。此外,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七常委排名第二,被視為接任總理大熱門,他在上海向來主張「精準抗疫」,採納張文宏等「共存派」專家意見,盡量把封控範圍及影響降到最低。儘管上海4月份「封城」期間曾出現混亂,部分「清零派」質疑李強防疫不夠強硬,結果無礙其升官;他若接掌國務院,全國防疫政策未必不會放寬。

講到底,「聽床師」其中一個誤區是過於重視人事變化,但一個國家有點像一家企業,即使大股東、董事長不變,不代表這家公司的策略路線及經營措施不會微調、優化,況且這位董事長還可委任新的管理層及智囊班子,注入新思維,實事求是,適者生存。人人心雄之際,筆者喜歡潑冷水;可是當市場瀰漫悲觀,同樣應該保持清醒,不妨從瓦礫中尋找樂觀線索,請大家飲碗雞湯。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