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9日
Twitter近日瘋傳一條短片,內容是美國總統拜登上周六身在俄勒岡州助選時,拿着鈔票排隊買雪糕,然後一邊食甜筒,一邊回答記者問題,期間他形容美國經濟「強到得人驚」(strong as hell),但美元強勢對其他國家造成後遺症,令他感到擔憂。這段短片之所以受關注,除因拜登「嘆雪糕」表情趣怪,亦由於他對美國經濟的看法掀起爭議,同時也反映了環球市場眼前的最大問題。
美經濟「強到得人驚」惹議
短片全長僅一分幾鐘,首先見到西裝骨骨的拜登走進一家Baskin Robbins雪糕店(美國最大連鎖雪糕店集團,擁有逾8000家分店),手執幾張十元美鈔,跟當地街坊一起排隊付款。由於全球矚目的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將於下月8日舉行,身為執政民主黨領袖的拜登近日馬不停蹄四出助選;至於親自排隊、與街坊打成一片,則屬美國政客親民表演例牌菜,沒什麼稀奇。不過79歲高齡的拜登拿着朱古力味甜筒吃得津津有味,則似乎是真情流露,其表情令人忍俊不禁。
拜登一邊食雪糕,一邊回應在場記者提問,當被問到對美元強勢、通脹高企的看法時,或因周末氣氛太chill,他的回答相當直白:「我不擔心美元強勢,我們(美國)經濟強到得人驚,我只擔心對世界其他國家造成的後遺症。」他又解釋:「通脹是世界性問題,其他國家的情況比美國更糟糕,所以最大問題是她們缺乏經濟增長及穩健政策,而美國沒有這些問題。」
這番話在美國掀起爭議,很多人不認同該國「經濟好」,遑論「好到得人驚」。例如CNN上周發布最新民調,僅22%受訪者覺得美國經濟現況良好(good);相反,分別有41%和37%人形容為差(poor)和極差(very poor)。由此看來,拜登對經濟的判斷似乎有點「離地」,與美國民眾主流感受存在頗大距離。
正因如此,不少網民在Twitter轉載該短片時,都附帶諷刺留言和評論。財經名嘴Piers Morgan甚至在電視節目上狠批拜登的講法不但脫離現實,簡直是對普羅大眾的冒犯(downright offensive)。
事實上,針對美國經濟「好」或「不好」,現時即使於經濟學界也存在很大分歧,情況非常罕見。一方面,美國第二季GDP按年倒退0.6%,已屬連續兩季收縮(首季倒退1.6%),技術上可視為衰退,難以形容為「好」。惟不少論者認為,首兩季GDP數據欠佳主要受累於基數效應(去年同期經濟「解封」,上演報復式反彈),而第三季經濟增長料將接近3%,所以也不算太「差」。
就業市場火熱 惟通脹高企
另一方面,美國最新失業率僅3.5%,創近半世紀以來新低,當地打工仔最近12個月平均時薪提升5%,許多行業大幅加薪依然「請不夠人」;即使聯儲局連番大手加息,「事浮於人」情況仍未稍見降溫。勞工市場如此火熱,可能正是拜登形容美國經濟「強到得人驚」的最主要理據。
但與此同時,美國9月份通脹率仍高企於8.2%,物價成為普羅民眾生活頭號痛點。例如上文提到當地打工仔過去一年平均加薪5%,扣除通脹之後,按購買力計算乃屬「減薪」,儘管薪水賬面增加,實際上可買到的東西比一年前更少。就像拜登光顧的Baskin Robbins雪糕店,基於牛奶、電費等漲價壓力,其產品今年平均加價13%,拋離大多數人的薪酬升幅;再加上其他生活費用也高漲,部分基層家庭未必再負擔得起經常帶子女去食雪糕,他們卻看到拜登在雪糕店意氣風發吹噓「經濟勁好」,心中難免不是味兒。
無論如何,拜登至少有兩點沒講錯,就是世界其他(大多數)國家通脹比美國更糟糕,以及美元強勢對該些國家造成的後遺症令人擔心。且別說土耳其、阿根廷、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英國和歐羅區今年最新通脹率分別高達9.9%和10%。更慘的是,隨着聯儲局連番加息,作為全球主要交易及儲備貨幣的美元持續強勢,令其他國家及地區的貨幣相應大幅貶值,導致輸入型通脹變本加厲,並引發資金外流,甚至動搖金融體系穩定。
儲局續辣手加息 各界頭痕
再看香港,儘管在聯繫滙率機制下港元看似維持平穩,同時通脹壓力不大,但亦要付出代價。因港元「平穩」僅限於兌美元,兌其他貨幣(例如英鎊、日圓)則大幅升值,雖有利於港人外遊,卻會進一步削弱本地經濟競爭力。此外,面對聯滙息差壓力,本港銀行始終要跟隨聯儲局加息,將令供樓人士、企業及投資者的資金成本愈來愈高。尤其疫情下本港經濟仍然疲弱,可是被迫「狂啪」退燒藥(加息、貨幣升值),猶如倒行逆施,使經濟更難有起色。
講到底,假若通脹高企、不斷加息象徵美國「經濟好」,那麼不論當地民眾抑或其他國家政府及人民,相信都希望美國經濟不要那麼好,大家才有機會稍為喘息。對於環球投資市場,眼下最大問題在於聯儲局未能冷卻美國物價及勞工市場,故須繼續辣手加息;但願美國經濟快些像拜登一樣,吃杯雪糕降降溫,否則股市及債市都難望有運行。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