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9月27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胡錫進不懂「政治賬」

中共二十大前夕,內地傳聞紛飛,尤其在大範圍「封城」及經濟低迷下,不少人都在「等」、觀風向。就連看來忠貞的《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亦於短時間內在微博連發兩帖,呼籲當局檢討防疫政策,直言「愈來愈多的人對反覆『靜態管理』感覺受不了」。國家主席習近平曾經強調中國抗疫除了「經濟賬」,更要算「政治賬」;但像胡錫進這麼「懂政治」的人似乎也看不透這盤賬,難怪他建議當局把「放開或堅持不放開」之決策理據向公眾透明交代。

棄兩邊押注 籲檢討疫策

胡錫進先是在周日(9月25日)晚上7時許發出第一帖,提及美國總統拜登剛宣布該國新冠疫情已經結束,同時「在中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衞生署官員9月24日宣布舉行了最後一次疫情記者會,之前香港宣布取消入境者隔離規定」。他指這兩宗新聞傳遞出很強烈訊息,似乎顯示新冠「已經比流感還要弱」,不過世衞組織(WHO)尚未宣布全球疫情結束,中國仍堅持嚴格防疫政策。

現年62歲的胡錫進自2005年起擔任《人民日報》轄下《環球時報》總編輯,2021年退休後繼續活躍於微博及Twitter平台,經常就中國外交、內政、民生、經濟等事務發表意見,被部分國際媒體形容為「民間外交部發言人」。但亦有人認為,胡錫進發帖經常都是「兩邊押注」,就特定議題列舉雙方立場,表面看來說了很多,卻缺乏己見。甚至有人覺得胡錫進扭盡六壬為官方編織理據,當局行左行右、向前向後他也必定支持,並解釋得頭頭是道,故他又有「叼盤俠」渾號。

這趟談論疫情,胡錫進也像「兩邊押注」,例如他指美國及香港已大幅放寬防疫政策,但同時又引述意見指新冠病毒的變種趨勢及後遺症尚未明朗,不宜視為普通流感。不過今次他罕有地表達了鮮明意見,直言「我們抗疫的確付出了經濟代價」,又謂「現在愈來愈多的人對反覆『靜態管理』感覺受不了」,促請當局針對「放開或者堅持不放開」進行全面研究,向公眾作出透明的交代。

相隔不足24小時,胡錫進昨天(9月26日)下午2時許再發帖增添兩錢肉緊,形容防疫政策「影響了當下中國經濟社會各領域運行的面貌」,可是「近一段時間,圍繞防疫政策的理性討論變少了,很多專家沉默了」,他認為「這樣的輿論環境顯然不利於中國接下來統籌對抗新冠疫情,不利於各地實事求是地應對疫情不斷出現的新變化」,故此呼籲「專家們應該站出來多發表意見,把圍繞疫情的討論重新拉回到科學理性的軌道上」。

二十大前夕 罕有表異議

胡錫進雖未點名哪些專家變得「沉默」,但在該帖底下留言區,不少網民都提到上海復旦大學張文宏、武漢大學楊占秋、國家衞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李蘭娟等被視為「放開派」的學者,他們近月幾乎銷聲匿跡,偶有發言亦往往遭到刪除新聞及視頻;相反被視為「清零派」的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國家衞健委專家組組長梁萬年等學者,仍相當活躍表態。因此,胡錫進號召「沉默」的專家「站出來多發表意見」,似意有所指。

中國官方曾經強調,「動態清零」抗疫政策除了兼顧經濟發展,更須「綜合看、系統看、長遠看,特別是要從政治上看、算政治賬」,意即就算短期經濟受損,在政治上卻可望「笑到最後」。惟像胡錫進這麼「懂政治」的人,現在似乎也看不透這盤「政治賬」,更何況是深受經濟低迷及「封控」影響的普羅大眾。

有趣的是,胡錫進還要求當局向公眾透明交代,「放開或者堅持不放開,對我們老百姓的利與弊是什麼?對國家的整體利弊又是什麼?」有網民打趣說,老胡這幾句話似乎把「老百姓利弊」和「國家利弊」切割並對立看待,恐有「政治不正確」之嫌,不像是這位官媒老兵會犯的錯誤。

實際上,中共二十大將於10月16日召開,距今不足3星期,全國人民都在「等」,覺得很多政策只會在二十大之後才有明確風向;在此期間,一般人最明智應該是保持低調沉默,尤其避免「妄議國家大政」,以防「槍打出頭鳥」被祭旗。胡錫進堪稱為滑不溜手現代韋小寶,縱使對防疫有意見,但新冠疫情已近3年,何解不能等多3星期,偏偏在二十大前夕衝出來,罕有地對國家政策表達異議?

胡錫進曾被視為中國政策其中一個風向標,但他在今年7月底自製「伴飛」風波(他揚言解放軍軍機將「伴飛」訪台的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專機,最終落空,令大批網民失望及不滿),之後其公信力受損。今次未知他是嗅到風向變化提早預告,抑或察覺到中國經濟形勢危急、民怨積壓嚴重,覺得不容再拖,故此一反常態敢言直諫。

講到底,正如老胡指出,中國防疫政策對民眾有巨大影響,不論今後「變」或「不變」,當局該透明交代決策過程及理據,讓大家看得懂「政治賬」,方有利於全民擁護及遵行國家政策。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