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9月21日

ESG專題

金管局訂綠色金融框架 鞏固港優勢
借鑑內地歐盟標準 最快年底諮詢市場

全球金融業愈來愈重視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看好背後巨大商機之餘,亦跟監管大趨勢與時並進。金管局表示,香港綠色金融規模已創新高,成為亞洲領先地區,為鞏固好基礎,該局正研究加強銀行管理氣候變化的風險,因應環球局勢轉變,極端天氣可能與經濟衰退同時出現,新一輪壓測或會增加衰退情景,評估銀行在雙重衝擊下的應對能力。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綠色金融絕不能閉門造車,金管局助理總裁(銀行政策)何漢傑在訪問中指出,一直與本港其他金融監管機構合作,探討建立綠色分類框架供本地市場採用,他強調,香港無意訂立一套全新的綠色標準,分類框架必須有利於國際間的綠色資金融通,加強香港作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中心的角色。

保持互換可比及兼容性原則

對於制定共通綠色分類目錄(Common Ground Taxonomy)步伐,何漢傑透露,希望建立一套工具,便利金融機構充分利用國際間主流的綠色金融標準,制定框架時會保持互換性(interoperability)、可比性(comparability)和兼容性(inclusiveness)三項原則。

同時,會參考國際可持續金融平台發布的《共通綠色分類目錄》、內地《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和歐盟綠色分類,亦會考慮本地金融機構普遍採用的行業標準,計劃於今年底或明年初,就框架提出具體建議,並就具體應用如監管滙報、披露及產品標籤等一併諮詢業界。

本港銀行業財務和資本強勁,有足夠能力應對極端惡劣情景,令中外機構更有信心在港發展金融業務。公開數字顯示,2021年在港安排及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務融資總額達570億美元(約4446億港元)新高,按年增3倍;當中,國際債券總額達313億美元(約2441億港元),佔亞洲市場三分之一,安排發行量居首位。

香港政府亦發揮牽頭角色,2018年至今發行約100億美元等值、涵蓋多個幣種及年期的綠債,其中在2021年11月發的20年期歐羅債,是當時亞洲區發行年期最長的同類型債券。今年,政府再發200億元零售級綠債,為當時全球發行額最大的綠色零售債券,最終獲超購。

氣候變化壓測加入衰退情景

為繼續保持香港金融業競爭力,金管局將加強銀行管理氣候變化風險的能力,何漢傑提到,除去年對銀行氣候風險壓力測試試驗計劃外,正計劃把下一輪壓測納入金管局的定期壓測之中,並新增衰退情景為潛在風險,評估銀行面對雙重極端情況衝擊下的抗壓能力。

從去年底試驗計劃結果得知,在模擬氣候變化的極端情況下,預期信貸虧損大升導致盈利顯著下降,更嚴重的氣候災害會影響銀行部分業務運作,但評估顯示,銀行多年來建立的強大資本緩衝,能在氣候變化的衝擊下保持穩健。當時金管局透露,計劃在明年至2024年,再做氣候變化相關壓測。

另外,金管局在2020年完成首次對銀行業的綠色評估後,正檢視有關框架,何漢傑稱,這些工作為該局今年其中一項重點,正研究納入氣候風險管理的新監管規定,並擴大涵蓋範圍,例如其他環境風險(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以及銀行支持轉型至淨零排放的措施,新評估框架,可幫助監管機構了解業界在綠色和可持續銀行業務方面的最新發展,作為日後工作方向的指引。金管局計劃在今年下半年開始第二次綠色評估。

採訪、撰文:董曉沂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