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6月24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澳門可以「派錢」到幾時?

澳門防疫失陷,濠賭業再受重擊,開始有人擔心當地政府未來兩年能否繼續「派錢」。自2008年起,澳門特區政府連續15年向全體市民大手筆派發現金,在現代經濟史堪稱前所未見,可算是開創UBI(Universal Basic Income,全民基本收入)先河。好消息是,截至去年底,澳門庫房財政儲備高達6400億元(澳門元.下同),每年向市民派70多億元,游刃有餘,短期內有能力繼續豪派。但同時不無隱憂,事關澳門政府抗疫以來「燒錢」接近1000億元,濠賭業倘未能及時復甦,遲早要開源節流。

全民基本收入實驗場

濠江派錢政策名為「現金分享計劃」,非常簡單直接,意思就是政府庫房有大量現金,拿出一部分與市民分享。因此,該計劃不設任何資格審查,亦不限年齡(香港消費券只派發予年滿18歲人士),從嬰兒到老翁,所有包括永久及非永久的澳門居民皆有錢收(但金額有差異)。在首次派錢的2008年,每名永久及非永久居民分別可獲5000元及3000元,庫房總花費約26億元。

自從2008年首次「開倉」,澳門便持續每年派錢,且金額愈來愈高。到了今年,永久及非永久居民分別可獲10000元及6000元,涉及政府支出約72億元。如此大手筆年年派錢,在現代經濟史很難找到同類例子。

美國2020年總統選舉參選人楊安澤(Andrew Yang)和不少經濟學家近年提出UBI概念,建議由政府無條件向民眾固定發放現金,藉此促進社會穩定、增加幸福感、刺激創新產業。其實某程度上,澳門早於十多年前已開創UBI先河,給社會帶來的影響值得經濟學界好好研究。

舉例說,澳門近年文創產業相當興盛,微辣(Manner)、飛夢(FreeDream)等新類型媒體創作勢力湧現,其創作水平及受歡迎程度比香港同業絕不遜色,未知是否與UBI有關。馬交年輕人每年收到政府一萬幾千元「大利是」,這筆錢儘管不夠維持生計,卻不無小補(若把它每年儲起來,到畢業時可擁有接近10萬元),或許讓他們更有底氣「追夢」,不一定要進入賭場做荷官謀生。

當然,澳門政府能夠豪氣派錢,背後絕對依賴「開賭」。在賭牌開放前夕的2001年,澳門政府博彩稅收入為63億元,佔總財政收入約40%。自賭牌開放後,加上內地賭客湧至,澳門博彩稅收入在2019年高達1125億元,較2001年增加超過16倍,佔政府總財政收入接近90%,同時該年財政盈餘達到579億元。換言之,澳門政府多年來憑着「開賭」單天保至尊,豬籠入水,從稅收拿出區區數十億元現金與市民「分享」,自然不成問題。

但隨着新冠疫情爆發,加上中央政府嚴限外滙流失,澳門博彩稅收入在2020年大幅萎縮至298億元,按年銳減74%,政府庫房該年亦「盈轉虧」,錄得多達466億元赤字。

去年疫情一度有所紓緩,曾與內地局部「通關」,澳門博彩稅收入稍微反彈至339億元,財政赤字收窄至約303億元。可是今年內地及港澳疫情復熾,澳門近來每日新增十多宗確診個案,全市如臨大敵,博彩稅收入並不樂觀。

因此最近開始有些澳門朋友們在議論,不知政府未來兩年有無能力繼續派錢。暫時看來似乎毋須太擔心,基於過去20多年賭業興旺,澳門庫房「家底」豐厚,截至去年底仍擁有6432億元財政儲備,對比當地約68萬人口,相當於每名澳門人「擁有」約95萬元財政儲備。作為比較,香港特區截至3月底財政儲備約9467億港元(澳門元滙價基本上與港元相同),以約740萬人口計算,平均每名香港人「擁有」約12.8萬港元財政儲備。由此角度看,單論公家財政(未計私人財產),澳門人比香港人「有錢」得多。

燒錢抗疫 庫房恐清零

再者,如上文提到,澳門政府今年「每人派一萬元」,總花費(連同行政成本)約72億元,相較於6432億財政儲備實屬濕濕碎,絕對有條件在幾年內繼續疏爽。惟澳門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早前直言,自從抗疫以來,庫房已消耗接近1000億元財政儲備,但包括濠賭業在內的經濟前景仍有很大不確定性。此番「燒錢」速度倘若持續,濠江政府手上巨額儲備恐怕也會「坐食山崩」。

即使假設疫情可望於來年平息,澳門與內地全面恢復通關,但在賭牌重新競投、打擊「疊碼仔」、地緣政治衝突、內地經濟放緩及政策變化等因素下,濠賭業能否回復到2020年之前繁華盛況仍充滿懸念,且看澳門政府這場UBI實驗將會如何演變下去。

 

(編者按:高天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