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5月12日

廖錦興博士 科網人語

社交媒體年代影響與操控

根據Backlinko統計,2021年有44.8億人使用社交媒體的習慣,佔全球一半人口,自互聯網帶動各種通訊科技後,人類已離不開數碼媒體,甚至上網成癮。但由於部分網上的訊息被蓄意地控制,加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協助下,使用者會不自覺地成為受控者,其判斷力會被引導和影響,甚至出現「偽自由意志」的選擇。

這種現象並不神秘,大部分參與者都知道非常有機會被騙或遭洗腦,但就是任由它發生。利用社交媒體結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去操控網民,可以是千元騙案,甚至改變國家的命運和歷史。近年有幾位國際級「鍵盤戰士」用非凡的數碼媒體能力及大數據技術在國際舞台大展拳腳,雖在變革中的角色是幕後功臣,惟其發揮的作用比主角還重要︰

1. 2022俄烏戰爭網絡戰

俄烏戰爭中,烏克蘭副總理兼任數碼轉型部長費奧多羅夫(Mykhailo Fedorov)利用社交媒體和數碼科技宣傳戰爭的殘酷,引發同理心,爭取國際的支持。訊息戰使俄方飽受經濟制裁,更成功為烏國籌集超過價值6000萬美元的加密貨幣抗俄。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自戰事開始便使用社交媒體作為宣傳工具,走入市集和被毀房屋網上直播,讓全世界孤立俄羅斯。

2. 演算法下脫歐「民意」

早在英國脫歐(Brexit)公投前一年的民意調查顯示43%人希望留在歐盟,支持脫歐的是36%。不過,公投結果卻是大逆轉的51.89%贊成,而關鍵便是擔任脫歐派政治運動負責人的卡明斯(Dominic Cummings)。他利用科技中的演算法找出搖擺不定的選民,並透過在社交媒體發放不實議題作政治宣傳,影響選民投票取向。

3. 大數據助特朗普勝選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競選經理帕斯卡萊(Brad Parscale)採用了大數據供應商劍橋分析協助微觀定位,針對游離不定的選民,更建立選民訊息數據庫「阿拉莫計劃」(Project Alamo)在社交媒體發放有利選情的訊息、籌款及廣告。2016年以「美國優先」為競選口號的特朗普能成為美國總統,帕斯卡萊功不可沒。

目前,儘管各國政府嘗試對社交媒體在私隱、數據採集和使用作出要求,歐盟更在2016年通過《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的法案限制去保障個人私隱。但現時的社交媒體是多為超級平台財雄勢大及用戶使用習慣,因此網民的個人資料及取向皆在掌握之中,所以最終保障自己的方法便是減少分享個人資料,甚至關掉你的社交媒體賬戶。

廖錦興博士_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