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4月29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義烏「香港化」遇挑戰

上海嚴格「封控」防疫影響Tesla、蘋果等在當地設廠巨企的消息廣傳,海外普羅大眾及中小企並未感受到切身衝擊;但浙江省義烏市本周三「被封」,Amazon、Shopee等國際電商平台上,不少店主及買家立刻叫苦連天。作為「世界小商品之都」,義烏自2012年起進行「香港化」轉型,由「穿膠花」升級為轉口貿易,扮演整個亞非地區與國際市場對接樞紐,在全球小商品市場地位更形重要。然而,隨着近年地緣政治矛盾浮現及疫情爆發,部分海外買家繞過義烏,直接赴東南亞開拓貨源,令義烏「香港化」進程面臨挑戰。

小商品樞紐享譽全球

「小商品」屬中國現代原創詞彙,英語並無完全同等意思名詞。一般而言,商品(commodities)涵蓋規模巨大、同質化高的大宗物資,包括石油、礦石、咖啡豆等;至於服裝、玩具、塑膠製品等工業產品雖然也可以大規模量產,但不同廠商的設計和特色總有差異,所以從前甚少被形容為「商品」。不過自八十年代起,中國憑勞動力優勢,以極低成本製造大量廉價產品,淹沒國際市場,令工業製品能像大宗物資般批量買賣,「小商品」詞彙應運而生。

換言之,在中國經濟語境下,「小商品」意指廉價、大規模量產、異質化低的雜貨消費品。例如同樣是服裝,由中國製衣廠為H&M、UNIQLO等國際品牌代工的不算「小商品」;一些原本沒有品牌,讓海外低價百貨公司、折扣店、小商販「貼牌」採購的頸巾、帽子、雨傘,則可歸入這類別。阿里巴巴(09988)創辦人馬雲曾經形容,中國電商平台上最多的不是「假貨」和「冒牌貨」,而是「網貨」與「無牌貨」,後者大多屬於「小商品」。

義烏作為「世界小商品之都」,幾乎是中國小商品市場同義詞,Yiwu在國際上也名氣響亮。美國CNN電視台於2017年曾經報道,雖然中國官方近年不鼓勵民眾「過洋節」,但全世界接近三分之二聖誕裝飾品來自義烏,「義烏可以沒有聖誕節,聖誕節不可以沒有義烏。」《紐約時報》在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更創造了Yiwu Index(義烏指數),事關共和民主兩黨支持者的旗幟、棒球帽、T恤等宣傳物品,皆主要由義烏供應,有說法稱可透過觀察雙方訂貨多寡,便知道哪個陣營聲勢較強。

然而,義烏市常住人口僅186萬,隨着人口紅利見頂,勞工成本上漲,當地經濟自2012年起朝向轉口貿易轉型,同年獲國務院批准設立「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在海關、稅務、外滙、質檢等方面得到優惠政策。就像香港經濟由六十年代「穿膠花」到八十年代升級為航運貿易樞紐,義烏亦早已擺脫刻板簡樸的「小作坊模式」。

「封控」衝擊國際電商

在新定位下,義烏廠商憑着原有客戶關係,繼續向海外買家供貨,卻把愈來愈多採購及生產環節延伸至中國內陸、東南亞以至非洲地區以降低成本,因此現在一批由義烏運往歐洲的衣物、玩具或小禮品,原產地可能是孟加拉,只不過在義烏質檢、貼牌、批發及轉口。據行業組織統計,只有100多萬人口的義烏市,當地企業其實直接與間接僱用2000多萬產業工人(來自全國各省市及亞非地區廠房),可見義烏已壯大為「超級判頭」,晉身貿易樞紐。

除了低價百貨公司、折扣店、小商販等固有客戶,義烏小商品近年還有一批新客源,就是Amazon、Shopee、AliExpress等國際電商平台上的網店店主,他們直接從義烏低價採購「無牌貨」,向消費者提供更多「平靚正」選擇,例如零售店賣3美元一隻咖啡杯、5美元3條浴巾,成本價僅三分之一左右。此所以當義烏在周三宣布「封控」抗疫,國際電商平台不少店主面臨供應鏈斷裂,擔心「冇貨賣」,消費者則可能遲遲都等不到包裹上門。

事實上,早自2018年中美經貿矛盾浮現時,部分海外買家已盤算是否直接赴東南亞開拓貨源,惟大多按兵不動,畢竟「做生不如做熟」,尤其義烏商人擅長與外商打交道,提供一條龍優質服務,買家貿然「起飛腳」恐將費時失事。2019年爆發的新冠疫情打亂全球供應鏈,特別是2020年下半年起,中國率先「動態清零」恢復經濟運作,很多東南亞及非洲國家卻仍水深火熱,中國出口產業因而成為大贏家,義烏更加一枝獨秀,去年GDP增速達11.6%,冠絕全國縣級市。

不過現在情況似乎逆轉,海外多國陸續放寬防疫措施,中國仍堅持加大力度「封城」;且自俄烏開戰後,「經濟冷戰」形勢變本加厲,國際企業面臨的地緣政治風險愈來愈高。因此,一些在2018年對於遷移供應鏈仍感猶豫的海外買家,現在終於「動起來」,趁着國際航班復飛,赴東南亞探路,尤其越南和印尼「解封」後非常熱鬧。義烏倘能在短期內達成「動態清零」隨即復常,相信未至於流失太多客源,但若「封」得太久,恐會傷及這個「小商品第一都」的元氣。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