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3月24日

廖錦興博士 科網人語

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

踏入2022年後,世界變得不平凡亦不平安。疫症、戰爭和鬥爭都對經濟和民生造成負面影響,但科技並沒有因此而停步,善用科技可協助人類戰勝疫症、改善生活、救助弱勢,以及增加可持續發展的機會。《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均發布「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10 Breakthrough Technologies, T10),這些前沿技術改變人類習慣,同時拯救無數生命,「深度學習」(2013年)讓人工智能走進日常生活,「mRNA新冠疫苗」(2021年)保障了無數生命。

2022年的T10又對人類福祉有何影響?經過兩年多的新冠肺炎疫症折騰,4.6億人感染、600萬人死亡,「新冠口服藥」可望成為一個令人類生活及經濟回復正常的救星;各種新冠變異病毒株令全球醫療系統疲於奔命,「新冠變異追蹤技術」時刻監控着病毒的變異,讓它成為史上被測序最多的生物;全球瘧疾確診和死亡病例當中,非洲佔94%,世衞估計2019年瘧疾在非洲奪去約38.6萬人的性命,「瘧疾疫苗」的出現,有機會為13億人口的非洲帶來新希望。

此外,新能源汽車和大型電動工具在內的大耗電量產品,正需要在續航力和持久性上尋求突破,「長時電網儲能電池」這種儲能電池可以解決行業實際需求,讓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為人類提供廉價又清潔的電力;要平衡人類滿足高質產品的需求的同時,必須顧及環保目標,「實用型聚變反應堆」技術將成為未來主流的安全潔淨能源;氣候變化已危害人類,各國都承諾啟動減排措施,「除碳工廠」可採取積極有效的行動。

其餘4項是為電腦科學領域給予解決方案。「AI蛋白質摺疊」用算法和算力,解決了困擾生命科學領域50年的問題;在數碼經濟迅速發展之際,個人私隱及訊息安全受到關注,「終結密碼」有望取代現時密碼系統,成為更可靠訊息保護的技術;「AI數據生成」將引起對數據偏見的熱烈討論;而加密貨幣的「PoS權益證明技術」會顛覆舊有的證明方式。

今年的T10中之有,3項與大流行和病毒相關,3項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技術,如此高比例有別於過去21年的T10,可見一眾科學家今年特別重視公共衞生和環境保護。自2019年微軟創辦人蓋茨加入T10評審委員會以來,評審標準更加側重提升人類福祉的新技術。誠然,相比傳統實體經濟,我認為循環經濟、環保科技和能源科技更能影響人類未來。

廖錦興博士_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