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1日
相隔20個月,人民銀行再度調降5年期以上LPR息率,正式開啟放水救市。人行副行長劉國強說得很直白,強調貨幣政策工具箱要「開得再大一些」,兼且「不能拖,拖久了,市場關切落空了,落空了就不關切了,不關切就『哀莫大於心死』,後面的事就難辦了」。由此可見,人行高層深明救市最重要的是挽救信心,但面對美國加息在即,中國「大水漫灌」空間有限,必須配合更多招數提振市場信心,例如暫時放下「鐵拳」,改用和風細雨式監管對待各行各業。
LPR雙降 振市場信心
LPR即「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由人民銀行在每月20日公布,屬於中國內地貸款利率官方基準,牽引全國銀行同業拆借成本,相當於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地位舉足輕重。早於上月20日,人行便對LPR進行「微放水」,把一年期息率由3.85厘減至3.8厘,微降5個基點;當時與房貸利率掛鈎的5年期以上LPR「企硬」於4.65厘不變。
及至本月17日,人行再度出手,開展7000億元(人民幣.下同)中期借貸便利(MLF)及100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利率分別為2.1厘和2.85厘,均下調0.1厘,變相以較低成本向市場淨注入2000億元流動性。
然而,從上月的LPR微降到本月的MLF和逆回購操作,皆只屬「毛毛雨」式放水,未在市場掀起太大漣漪。於是人行昨日「放大招」,把一年期LPR削至3.7厘,降幅10個基點,較上月加速一倍;更重要是與房貸掛鈎的5年期以上LPR,由4.65厘降至4.6厘,屬2020年4月以來首次下調。
記得兩年前4月份,新冠疫情大流行不久,全國大部分地區陷入「封城」狀態,經濟備受重創,人行當時把一年期LPR由4.05厘降至3.85厘,5年期以上LPR則由4.75厘降為4.65厘,幅度分別達20個和10個基點。該次「大雙降」確實來得及時,有助中國經濟在這場「百年不遇」瘟疫下穩住陣腳,捱過難關。
20個月過去,眼下經濟形勢似乎更加惡劣。國務院本周一公布,中國內地去年GDP增長8.1%,數字看似不俗,卻建基於2020年上半年GDP倒退的「低基數效應」。按季度劃分,2021年內地第一至第四季GDP增速分別為18.3%、7.9%、4.9%和4%,呈急劇下滑趨勢。
換句話說,內地去年GDP僅增長4%,走勢若無逆轉,今年增速恐將進入「3字頭」,偏離社科院上月底提出的「5.5%左右」GDP增長目標。正因如此,本周一在國務院記者會上,人行副行長劉國強揚言「把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又謂「現在雖然是年初,但一年的時間很短,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們要抓緊做事」,並強調「不能拖,拖久了,市場關切落空了,落空了就不關切了,不關切就『哀莫大於心死』,後面的事就難辦了」。
內地高官近年講話通常四平八穩,充斥政治套語和專業術語,往往令人聽得打呵欠,很少會像劉國強這番話如此直率和「貼地」,甚至略帶感情色彩。或許他惟恐大家聽不明白箇中意思,故刻意「畫公仔畫出腸」。畢竟正如他描述,「市場關切」必須及時回應,否則「哀莫大於心死」便難以挽救。這亦令人聯想到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時任總理溫家寶推出「4萬億元救市」時所講:「在經濟困難面前,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
劉國強話音剛落,人行昨日便宣布LPR「雙降」,反映當局回應「市場關切」的決心,既「出口」又「出手」,實屬動真格;同時如劉國強指出,人行打定主意「把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放水動作相信陸續有來。
然而,中央領導人一再強調「不搞大水漫灌」,兼且美國即將進入加息周期,中國的減息空間及步伐難免受掣肘,否則恐將引發國際資金外流,對經濟造成反效果。因此,中國不能單靠貨幣政策「放水」挽救經濟信心,更須配合其他方面舉措,方可達到「救市」目標。
強監管稍歇 暫以進促穩
事實上,中國現時經濟信心偏低,除受外部形勢拖累,很大程度亦關乎「反壟斷」、「教育雙減」、「房住不炒」、「去槓桿」、「整肅娛樂行業」、「規管平台經濟」等監管舉措,這些政策儘管有其合理性,惟不免在短期內產生負面作用。尤其很多政策(例如封殺補習社)在一夜之間出台,缺乏透明度和可預見性,不但導致大批公司破產及打工仔失業,更會令其他行業企業家和投資者擔心下次輪到自己遭殃,試問他們怎有充足信心經營和投資。
由此角度看,中國眼下急須挽救經濟信心,除了「放水」,亦宜暫時放下「監管鐵拳」,改為採取相對和風細雨監管取態,讓各行各業得以稍為恢復元氣。以中國人的勤勞、愛財和精明,只要有穩定和明朗的環境讓他們安心搵錢,經濟不難重拾增長動力。一如劉國強在記者會上表示:「『穩』本身就是最大的『進』,在經濟下行壓力根本緩解之前,『進』要服務於『穩』,不利於『穩』的政策不出台,有利於『穩』的政策多出台,做到以『進』促『穩』。」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麥當勞犒賞近萬員工 每人派千元抗疫利是 |
上一篇: | 寬鬆幣策有後着 兩會前勢降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