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2月30日

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奧國智能晶體管運算更高效

晶片內置數以億計電晶體,皆由半導體材料製造而成,是電腦運算的最基本單元。奧地利維也納科技大學利用鍺(Germanium)開發了一種智能晶體管【圖】,可在運行時動態切換,執行不同邏輯任務。簡單而言,以前需要160個晶體管的運算,現在使用24個晶體管即可做到,令晶片的結構更加簡單。

現時常用的場效電晶體(FET)至少有3個對外端點(稱為極),分別是集電極(Collector)、發射極(Emitter)及基極(Base),可容許或截斷電流流動。新設計在上述3個極外,新增一個控制電極,可動態地編程晶體管功能,令晶體管數量比以往少85%,電路速度及能源效率提高。

晶體管數量銳減85%

「摩爾定律」(Moore's Law)近年效力漸失,因積體電路在物理極限下,較難容納更多電晶體,令晶片性能陷入樽頸。維也納科技大學的新技術可作為附加組件,整合到電腦晶片中。研究發表在化學期刊ACS Nano上,未來更可改革晶片設計,在人工智能、神經網絡及邏輯領域帶來新機會。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