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2月24日

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中大微創重建尿路治膀胱癌

膀胱癌為全球常見癌症第11位,一般以手術機械人切除患者整個膀胱,事後要重建尿路,傳統以體外尿路重建(ECUD)施行,會造成15至20厘米傷口。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領導亞洲9間研究中心,發現體內尿路重建(ICUD)方式治療,病人失血量及住院時間分別較ECUD減少22%及12%。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學術期刊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

減少失血及住院時間

香港癌症資料中心數據所示,本港每年約增加400宗膀胱癌新症。早在2017年,中大醫學院聯同日本、南韓、泰國和內地等亞洲多地的膀胱癌專家,聯手成立亞洲RARC聯盟,並建立亞洲RARC數據庫。

該數據庫於2007年至2020年間,累計收集556名膀胱癌患者數據,當中ICUD佔55%(307人),ECUD佔45%(249人)。接受ICUD及ECUD的患者平均失血量方面,分別為423毫升及541毫升;住院日數為16日及18日;嚴重併發症發生率相若,分別為15%及17%,以微創方式可望更有效根治膀胱癌。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泌尿外科組教授吳志輝稱,如要根治肌肉入侵性膀胱癌,須進行全膀胱切除及尿路重建,藉建立迴腸造口或重建一個新膀胱。ECUD把病人小腸取出體外重建,會造成15至20厘米大的傷口。ICUD的所有步驟可在病人腹腔內進行,做到真正微創效果。不過,以微創方式做手術,除了腹部6個小孔,鑑於男性患者切除膀胱後,需從體內取出其樣本,故仍有4至5厘米的傷口;女性膀胱末端為陰道,切除後則可從陰道取出。

威院已做逾百相關手術

威爾斯親王醫院至今已為超過100名膀胱癌患者施行相關手術。除威院外,伊利沙伯醫院及瑪嘉烈醫院亦有從事相關手術。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泌尿外科組助理教授張源津醫生稱,按照威院經驗,約九成患者可以用微創方式根治,病情嚴重者,如其腫瘤大至十數厘米,腹腔空間不足,則未必適合。

現年61歲的膀胱癌康復者張志鵬在7月切除全個膀胱及重建尿路,手術後一周出院。本身患有高血壓的他坦言,手術前最驚恐不安,現可如常活動,亦毋須戒口,惟初期仍須習慣以尿袋排尿。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