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0月19日

鄧淑明博士 科網人語

北部都會區為香港注入生命力

今年《施政報告》提出發展「北部都會區」,建議把北部的經濟帶擴展及整全為包括元朗、天水圍、粉嶺、上水等新市鎮,總面積達300平方公里的都會區,目標是建設成「宜居宜業宜遊、以創科為經濟引擎的都會區,並藉都會區的發展加強香港與深圳合作,讓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專欄作者松花芥子指出,這是港府在整體規劃上的大突破,是一次「模式改變」。過往百多年來,香港一直以水深港闊的維港為核心,在維港兩岸建設主要的城市和經濟中心,然後輻射出去,而新界即使緊貼深圳的沙嶺,也只會規劃為殯儀城;今次的北部都會區規劃,把城市和經濟重心北移,「是真正的從地理上把香港融合到大灣區」,長遠來說,香港可能會變成「深圳市香港區」。

這與大灣區香港中心研究總監王緝憲日前的香港「嵌入」深圳發展趨勢的看法不謀而合。目前深圳實際居住人口和經濟增速至少是香港兩倍,這個北部都會區可為香港注入生命力,更好地應對全中國以至全球的激烈競爭。

對此有兩個問題需要思考:(一)如何切實做好這個新發展區,促進與深圳融合之餘,也成為香港人真正的宜居宜業之地?(二)香港在融合深圳和大灣區發展的同時,如何保持獨特性?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認為這是香港重塑智慧城市發展的大好時機。目前在建設智慧城市的努力都很零散和項目主導,在這個佔地超過香港陸地總面積四分一的新發展區,政府應該汲取過去經驗,透過地理資訊系統(GIS)等創新科技,務求令將來的北部都會完善地混合多元的土地運用,即公私營房屋、工商業大廈、康體消閒、綠化地帶、生活配套,與公共交通妥善配合,令居民上學上班毋須長途跋涉,建立真正的宜居宜業城市。

至於第二個問題,香港既要融合大灣區的發展,也需保持獨特性。香港的獨特性是它的國際化,從融資、大專教育到專業認證等都被國際社會認可,這些都是目前內地難以超越的。維持和鞏固國際認可的地位需要優秀人才,在全球人才競爭激烈下,加大本地人才培訓,改善教育內容,加強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的質素和加入電腦編程教育等,與時並進,是優質教育的基本。

今天,香港嵌入深圳的說法也許令不少港人難以接受,但我相信10年後回望,屆時大家會確認這個大趨勢是香港產業發展的創新模式。因此,今天我們應該放眼未來,齊心協力建設好北部都會。

鄧淑明博士_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

 

(編者按:鄧淑明博士最新著作《你未來就緒嗎?》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