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8日
「射十二碼一係入,一係唔入」,是足球評述員的金句,其實道理跟成語「不成功,便成仁」、英文「All or nothing」 相若;球場上如此,對英國拍賣行富藝斯(Phillips)亞洲區主席陳遵文(Jonathan Crockett)來說,拍賣場亦然。早年曾任職佳士得、蘇富比的他,自2008年起拿起槌仔兼任拍賣官,入行多年別有體會,「拍賣就像攀山,流拍(物品估價太高無人出價)等於粉身碎骨!」
Jonathan的父母分別是愛爾蘭和中國人,雖然擁有一半華人血統,在英國倫敦土生土長的他不諱言,成長過程對中華文化的了解非常有限,唯一接觸機會是到當地唐人街,一直對既陌生又熟悉的中國非常嚮往;1997年中學畢業後,父母提出安排到北京學中文,他二話不說就答應。
在北京大學讀了一個學期華語,Jonathan再花數月遊歷全國,對華夏歷史和文化愈趨着迷;中國之旅最後一站是香港,當時他已意識到中國經濟即將起飛,「在港留了10天,我相信這裏就是將來內地其他城市的發展楷模。」他於是重返英國升讀大學,選擇主修中國語文及藝術史。
曾任佳士得蘇富比 創業建人脈
當其他英國大學生步入社會,紛紛投身熱門的金融業,Jonathan眼光頗與別不同,已看好亞洲藝術市場未來大有可為,2003年學有所成後,這位曾於倫敦佳士得實習的藝術史與考古學畢業生,順理成章在該公司展開職場第一章,「說實話,之前對拍賣業一無所知,難得公司給予機會,當然不用考慮。」
佳士得是全球龍頭藝術品拍賣行之一,創立至今超過250年,Jonathan形容該份工作開啟了他通往業界的大門,現在回想仍享受那段時光;惟做了不足1年,就轉職另一行內巨頭蘇富比,由於他的教育背景,獲安排專責中國藝術領域;然而他始終對亞洲念念不忘,2007年得償所願被調派來香港,兩年後更決定創業,從事獨立顧問及藝術品商人,與各大畫廊、拍賣行、私人收藏家等漸次打好關係。
2013年Jonathan回歸蘇富比,出任亞洲區總監;經驗豐富的他,2016年加盟富藝斯,協助在港成立亞洲區總部,積極推動品牌建立與業務增長;在其帶領下,至今成功在港舉行多場春秋拍賣,成交價屢刷新紀錄;他也是公司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品拍賣的重要推手之一,為買家帶來無數珍藏。
在港生活14年,問及何以對這小島情有獨鍾?他打趣說:「我是中國人,在英國成長但熱愛中國文化,我不知地球上還有什麼其他地方好去(笑);事實上,香港是亞洲藝術品市場中心,最近甚至成為二級藝術品的全球第二大市場,僅次於紐約,且擁有龐大的內地市場作為後盾。」
流拍感覺似墮崖 估值是關鍵
拍賣官在交易現場「點石成金」、指揮若定,看似簡單,然而「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自2008年起兼任這職位的Jonathan直言:「外界見到的拍賣會,只佔我們日常工作的1%,背後可複雜得多。」其中估價是主要範疇,惟藝術品價值往往難以量化,各人各有主觀感受,「我給你兩幅畫,你覺得其中一幅較漂亮,可能另一幅估價高得多,所以藝術品估價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
不論對割愛的收藏家、還是拍賣行來說,「流拍」是最不願見到,Jonathan形容:「以我其中一項興趣攀山做比喻,主持拍賣會就像攀登懸崖峭壁,若果成功以理想甚至破紀錄價錢成交,感覺就像抵達高山頂峰,過程中當然要冒險,一旦估價太高無法賣出,就直墮谷底;拍賣場上什麼都有機會發生,可能我本身性格覺得這種不確定性才有趣。」在經濟學上,拍賣是一個博弈過程,也許這正是Jonathan口中「不確定性」的來源。
採訪、撰文:許鎮邦
攝影:黃俊耀、被訪者提供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疫下網拍增 不及現場有氣氛 |
上一篇: | AI系統助企業自研Chatb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