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2月2日

廖錦興博士 科網人語

生物醫學科技與道德問題

因科技發展而衍生的道德問題已非新鮮事,在此分享一則著名的道德兩難問題:「有軌電車難題──假設你有權撥動按鈕控制路軌,避免電車撞向路軌上五個成年人,但改變行駛方向後電車便撞向分支路軌上一個幼童,你會怎樣做?」多年來,仍然沒有一個共識的答案。事實上,科技不斷的發展和突破,其飛躍進步因而對人類同時產生貢獻和危機。在2019年的香港青年科學院論壇上,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馬桂宜教授以基因編輯的前景和危機(The Promises and Perils of Gene Editing)為題,講解了基因編輯的最新發展,及其產生的道德問題。

馬教授表示,基因編輯的科研挑戰並不在技術而是道德問題,現時科學家採用「常間回文重複序列叢集」(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作為基因編輯的工具,令整個工序可在更有效、準確和便宜的條件下完成。基因編輯確實可以用於改善人類健康,如在2015年一群醫生使用基因編輯的技術治癒了一位身患白血病、並在死亡邊緣的女嬰Layla Richards。基因編輯對於醫治癌症、HIV、遺傳性疾病、大腦神經細胞衰竭等嚴重疾病有莫大的幫助,將其應用在植物上,也可使它更具營養及能夠在惡劣環境下生長。在抗病性方面,經過基因編輯的蚊子也可防止牠攜帶瘧疾。

然而,基因編輯亦引起不少的道德問題,比如利用基因編輯來設定嬰兒的特徵、自定理想寵物、創造更具侵略性的微生物疾病等,都是顛覆現時的自然機制,及挑戰當下人類的道德觀念。實際上早於2016年,美國情報官員曾因CRISPR非常容易使用及難於控制,而將基因編輯列為大規模毁滅性武器。

2019年底,香港城市大學有一個題為「生物醫學科技與人工智能在近期發展中引發的令人困惑的道德難題」的研討會上,來自多國的學者討論了生物科技、基因學與家庭、由人工智能決定生死、跨宗教對新興科技的觀點、人工智能如何加速改變醫護人員與病人關係、父母應否為子女設計基因等敏感議題。其中公共行政學系講座教授范瑞平提出一項他曾擔任研究的題目,全身移植與頭部移植手術後的身份問題,其值得深思之處在於倘若把某人的頭移植到另一人的身體上,那移植後的人究竟是誰?我相信對於頭部移植後這個人是誰的問題,不同文化會有不同的見解。此外,研討會的焦點之一是「性愛機械人將會如何影響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以及當今社會要如何因應性愛機械人的發展而制定適當政策。了解上述資料,大家有否想起那些以複製生物和智能叛逆等科幻電影?科技發展是一把雙面刃,用對能拯救生命,用錯亦能塗炭生靈。

廖錦興博士  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當然顧問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