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2月3日

廖錦興博士 科網人語

商校合作推動初創需決心

《三國志》中諸葛亮、曹操皆求賢若渴,自古至今,人才是成敗關鍵,而時勢與英雄同樣重要。社會推動初創,不少界別紛紛舉辦相關比賽鼓勵青年創業,非政府組織(NGO)亦設立基金協助解決創業過程中的財務難題,唯獨是培育人才的高等學府於鼓勵青年創業方面推動力度不足。香港各所大學均設立知識轉移部門負責把研究成果商業化,每年舉辦展覽和講座,卻未見突出成效。高等院校的整體表現中,除了學術研究質與量兼備、研究報告獲大量引用、畢業生就業數據理想等,院校其中一項社會使命就是要為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提供良好的知識轉移條件來推動初創。

觀乎世界領先的研究型大學,都會採用「三螺旋」(Triple Helix)創新模式,即由學術界、產業界/工商界、政府三方促進經濟發展的理想模型。該模式類似香港常說的官產學研合作,同時是世界高等教育大學排名評核的認可指標之一。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第九項目標也是聚焦產業、創新和基礎設備(Industry, Innovation & Infrastructure),其中包括大學衍生企業的數量及每位工作人員的行業研究收入。因此,院校的知識轉移已非大學附屬品,而是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團結香港基金11月發表科技創業研究報告指出,本地院校去年的知識產權收入只有1億元,遠低於世界前列大學。報告建議把資助知識轉移的撥款與其表現掛鈎,又鼓勵院校加強產學研的發展,並應放寬大學對專利權與授權許可的相關規定,以增加科研成果商業化的機會。

我每年均出席香港幾所大學舉辦的創業日或科研成果展,很多不錯的項目確有機會商業化,證明本港學生在科研應用和師生共同合作方面處於亞洲前列。然而,大學管理層應注意,跟商界的合作模式是否有點「離地」。記得有一次參與院校為工商界講解知識轉移的發展和策略研討會,校方代表只是以保護知識產權政策的立場來看商校合作,而非切實探討科研成果商業化的具體可行性,最後是「講多過做」,後續合作也不了了之。

商校之間要建立互信,必須雙方拿出誠意和互諒互讓,如是者,參與的師生方能成為研究成果的最大得益者。我深信商校合作推動初創是必然大趨勢,除增加年輕人創業機會、強化中小企業的競爭力,更有機會成為香港標杆性的科企獨角獸,開拓航拍產業的先行者深圳大疆創新(DJI)始創人汪滔,當年也是在香港科技大學讀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研究生課程,繼而成立初創公司,只可惜香港支援初創的決心不足,才會導致肥水流進別人田。

廖錦興博士  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當然顧問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