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9月29日

鄧淑明博士 科網人語

智慧城市利港人北上退休

蓮塘/香園圍口岸在8月26日開通,拉近香港跟深圳和粵東(如惠州)的距離。有惠州安老院舍近日便把當地比喻為中國的邁阿密,以吸引香港長者前往安老,惟暫時反應不踴躍。

早於2013年,港府向選擇回內地退休的居民推出了「廣東計劃」,受惠者可大部分時間離港並續領長者生活津貼。根據2012年立法會文件,當時假設初期會有3萬人參加計劃;同時,國務院於2018年公布,容許在內地有「合法穩定住所」且住滿半年的港澳台居民申請「居住證」,享受包括醫療等各項公共服務及社會福利。不過,社會福利署的數字顯示,到今年6月底,「廣東計劃」和其後的「福建計劃」,受惠數字僅僅超過2萬,不足今天香港65歲以上人口的1.5%。

分別在深圳、肇慶營運護老院舍的香港復康會和伸手助人協會,其負責人向傳媒反映,不少長者普遍對內地醫療欠缺信心,寧願舟車勞頓返港就醫,結果愈來愈多長者不願北上安老。

中港醫療病歷未通,醫療券也不適用;即使有人建議把醫療券使用範圍擴闊至內地醫院,但中港醫學術語分歧、醫療行政系統不一及醫藥分家等執行問題都有待解決;加上不少人已在港接受治療,須定期覆診,故北上養老的誘因不大。

然而,去年底公布的新措施,「容許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指定港資醫療機構,使用已在香港註冊的藥物和常用的醫療儀器」,是回應北上安老港人醫療需要的一項突破。

按統計處推算,年滿65歲的長者於2040年將佔全港人口近三分一,相信屆時醫療系統不堪負荷。冀令港人樂於北上養老,要做的還有很多,去年初國務院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第五章指出要「加強大灣區內智慧城市合作,探索建立統一標準,開放資料埠,建設互通的公共應用平台」,包括「空間資訊服務平台」,以拓展「智慧市政、智慧社區」等,說出了重點。

我們可善用這個空間資訊服務平台,一站式為港人提供在大灣區生活、醫療、出行的資訊,例如因應港人分布以便藥物配送;醫療券一旦適用於內地相關機構,可在此發布詳情;作為中港醫護的專業交流平台,提升醫療質素;增設加密措施後,可在病人同意下,把在港醫療紀錄開放予內地認可的機構,而長者回港就診也能看到內地醫療紀錄等。香港跟內地城市無疑在制度、文化仍有差異,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如今天開始籌劃這個空間資訊平台,協調彼此的距離,將可為港人未來的退休生活增添選擇。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

 

(編者按:鄧淑明博士最新著作《你未來就緒嗎?》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