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7月8日

鄧淑明博士 科網人語

如何發展生態旅遊

自2016年開始,香港不少中小學參加了Map in Learning(MiL)計劃,運用免費的地理資訊系統(GlS)軟件從事專題研習,至今已有二百多間學校、超過1500師生曾參與相關活動。當中研究過的課題非常多元化,由熱島效應、休憩用地、貧富和人口特徵的關係,以至親身到新界進行田野考察土地用途變化等。5年來,這個軟件協助同學利用電子地圖連結多種空間數據,整理歸納後發掘出多種可能性。有時他們提出的解決方案也許有待完善,但在過程中學習如何應對難題,經驗肯定終身受用。令人欣喜的是,MiL這個原本今年完結的計劃會延續多5年,令更多年輕人受惠。

同學在掌握了GIS技術後,可藉此探索更多有興趣的議題,例如今年「Esri青年學人大賽」的季軍得主、來自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環境及設計學院環境學系的陳梓煊,他眼見香港擁有遼闊的郊野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甚具發展生態旅遊的潛力,因此研究其可行性。

生態旅遊是近年興起的概念,有別於以往的吃喝玩樂消費模式旅遊,生態旅遊講求保育大自然和當地文化,以及尊重當地原居民生活,也是遊客學習的機會。陳同學揀選位於上水市中心西北方的塱原為研究地點,因為交通方便,從上水港鐵站出發只需半小時便可到達。該處原為廣闊農地,現為超過210種淡水濕地物種如紫背葦鳽、彩鷸、小蝗鶯等棲息所在,其中25種雀鳥更是受保護動物。

除了自然物種,塱原更有兩項一級歷史文物建築、四項二級、八項三級。此外,一年一度的洪聖爺誕,為期5天的慶典活動更是熱鬧非常,有煙火、舞獅、廣東大戲、盆菜宴,每年都吸引數以千計的遊客到訪,連同附近的河上鄉及古洞,自然和文化元素異常豐富,因此極有潛力發展生態旅遊。

可是,隨着社會發展,塱原人口將會增加,都市化、污染和人類活動無可避免將影響自然生態。而且耕地、濕地和住屋之間沒有緩衝地帶,土地運用相當複雜。陳同學運用GlS軟件ArcGIS整合數據後,提出了多項具創意的建議,包括遷移現時的物種,避免受人類活動干擾,以保護塱原的長遠生態價值;把當地原居民的文化元素注入設計,推廣保育文化的教育;同時加入藝術元素,推動欣賞塱原自然之美的活動,亦可創造就業機會。在陳同學遞交的故事地圖(story map)中,更加入了不少模擬為塱原宣傳的漂亮設計,令人眼前一亮。

正如陳同學所說,發展生態旅遊,有助把香港建設成更多元、更獨特和更有韌力的未來都會。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

 

(編者按:鄧淑明博士最新著作《你未來就緒嗎?》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