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5月5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企業「派錢」也頭痛

政府「派錢」不容易,企業也面臨類似難題。例如Amazon(亞馬遜)宣布將把第二季約40億美元利潤全數用於抗疫,變相「派錢出街」,卻引起小股東不滿「慷他人之慨」;另一邊廂,Apple在疫情下繼續增加派息及回購,亦被公眾批評「自私」。由此可見,現時企業即便賺大錢,但在特殊形勢下,其利潤究竟「派」給公眾抑或股東,勢必陷入兩難。一般而言,一家企業的「受監管風險」愈高,例如Amazon、Facebook、銀行、阿里巴巴(09988)、騰訊(00700)等,就愈有壓力要「派街坊」。

Amazon捐利潤 股東不滿

Amazon上周四公布首季度業績,錄得25億美元純利,符合市場預期。不過在電話會議上,該公司CEO兼老闆貝索斯(Jeff Bezos)表示有一個大消息要宣布,呼籲正在聆聽的股東「冷靜及坐穩」(If you're a shareowner in Amazon, you may want to take a seat, because we're not thinking small)。這個大消息,就是Amazon擬把第二季約40億美元營運利潤全數用於抗疫,包括購買大量防護物資及測試劑等,協助Amazon的設施及周邊社區促進安全。

貝索斯解釋:「這筆錢原本會是利潤,可是現在形勢特殊,希望股東們理解。」然而,在美國Stockaholics股票論壇上,一些Amazon小股東似乎不太「理解」。有人批評貝索斯此舉等同「用其他人的錢做善事」:「他是美國首富,身家超過1300億美元,想捐錢可以自己捐,為何要用我們(股東)的錢去捐。」亦有股東要求貝索斯詳細交代,這筆錢有幾多是公司內部防疫(例如為員工購買口罩、做測試等)的必要開支,有幾多是作公益之用。

事實上,投資者原本期望Amazon主打網購生意,將是少數「疫」市奇葩之一,但現在硬生生蒸發一個季度利潤,難怪貝索斯要提醒股東「坐穩」。受此「大消息」拖累,在上周五美股跌市中,Amazon急瀉7.6%,較Nasdaq指數跌幅(3.2%)跑輸一截。

Apple大手回購 網民斥自肥

跟Amazon相反的是Apple,同樣在上周四公布業績,受累於疫情,上季度純利按年微跌3%,至112.5億美元,惟符合市場預期。最「驚喜」的是,儘管賺少了錢,Apple卻宣派該季度股息(每股)82美仙,較上年度同期增加6%,同時擬豪擲500億美元繼續回購股份。受此好消息帶動,Apple上周五股價僅下跌1.6%,顯著優於大市。

不過「順得哥情失嫂意」,Apple贏得股東開心之餘,惹來一些公眾人士不滿。在Reddit論壇上,有網民批評該公司繼續賺大錢,卻只顧大派股息、大手回購「自肥」,而沒有大力捐助抗疫。平情而論,蘋果上月已捐出1000萬美元予世衞(WHO)跟Lady Gaga聯合籌建的One World抗疫基金,此前亦捐贈約3000萬個口罩予美國和中國等地的有需要人士;但比起Amazon的40億美元抗疫開支,或者Apple自己的112.5億美元單季利潤,就顯得有點不夠豪爽。

可見在今時今日,一家巨型企業不論怎麼「運用」其利潤,似乎都總會引起一些人不滿。按傳統理念,上市公司的資金、利潤由所有股東(按比例)共同擁有,大股東確實不應「代表全體股東」擅作大手筆捐獻;若真的想力撐某項公益事業,就應先把利潤派息,再拿自己收到的股息去行善,理論上比較公道。

惟無可否認,近年營商環境日趨政治化,企業除了「為股東賺錢」此一最大天職之外,或須更加重視其整體傳達的「價值觀」,特別是動見觀瞻、動輒得咎的大型企業。而在大型企業當中,又有一些的壓力特別大,視乎其「受監管風險」程度。

例如Apple市值1.3萬億美元,論體積更勝Amazon(1.14萬億美元),但前者作為跨國零售企業,銷售遍全球,主要生意是賣手機,不大可能受到某一政府的封殺或抽秤。相比之下,Amazon主要收入仍來自美國市場,加以業務橫跨物流、金融、雲計算等範疇,不免有壟斷之嫌,早已是美國政府眼中釘(現任總統特朗普多次公開批評Amazon和貝索斯)。

在此情況下,Amazon自須更重視公眾形象,否則一旦主流民意跟政客聯成一氣針對該公司,就會很麻煩。所以某程度上,豪氣捐獻等於「收買人心」,不宜「孤寒」。

同樣道理,Facebook、阿里巴巴、騰訊等也是跨業務的「霸權式」企業,身上有私隱、壟斷、金融牌照等等罩門可被政府抽秤,它們也很有壓力要「派街坊」。另一例子是銀行業,既受到高度監管,甚或隨時需要政府出手打救,很難不顧全大局;好似滙豐(00005)早前已宣派股息並除淨,但在英國央行一聲令下便硬生生「撤回」,保留資金應付由疫情引發的金融波動。在非常時期,不只企業管理層「身不由己」,股東們恐也「金不由己」。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