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2月13日

黃岳永 科網人語

上市失敗與獨角獸時代終結

估值曾經高達470億美元的共享辦公室WeWork,在IPO期間賬目備受質疑,認為以其燒錢速度及收益水平根本撐不起天價估值,結果估價一降再降,最後在爆出創辦人操守醜聞後,IPO亦告失敗收場。

在WeWork創辦人Neumann帶走極具爭議性的17億美元下台後,接盤的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亦錄得14年來首次虧損。

WeWork這家成立才9年的公司,8月時躊躇滿志公布IPO大計,公司管治及財務安排等多方面問題隨之暴露出來,包括Neumann將個人的房地產租予WeWork,甚至將「We」註冊為商標,並以6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自己公司圖利;又讓公司投資妻子所營辦、與公司經營完全無關的教育學校。

此外,他又似乎預計到公司的上市計劃可能會有意外,在IPO前減持股份及出售物業予公司先行套利,種種行為都明顯利用公司資金進行個人利益輸送。

受連串醜聞打擊,WeWork估值由高位的470億美元,降至不足90億美元,而投資了130億美元的軟銀,在「total loss」還是繼續注資之下選擇了後者,以高達17億美元代價買下Neumann的股權,以八成持股取而代之。除了其上市計劃擱置,創辦人下台之外,早前《紐約時報》指公司計劃進行大規模業務重組,並會大量削減員工。

WeWork這場鬧劇被不少人視為獨角獸時代的終結。事實上,公司治理及賬目問題不是第一日出現,為什麼投資者任由這種公司治理結構發展下去?說穿了就是創投基金只對實現IPO有興趣,加上金融海嘯後大量廉價資金在市場湧現,投資者遂無視企業盈利能力,利用「科技」包裝再加上一輪輪融資,打造天價估值的獨角獸企業再上市套現。

過去一般認為專業投資者應該比小投資者更有眼光,他們所投資的公司應該「物有所值」,因此對其IPO估值深信不疑。

然而,當這些估值是由同一位投資者,經過多輪融資製造出來,從未經其他投資者及公開市場評估和審視,這些新創公司是否值回票價,這就值得商榷。

在沙地「金主」的支持下,軟銀及其旗下高達1000億美元的願景基金,近年已成為矽谷創業企業的定價者,它開價漲幾倍,企業估值就膨脹幾倍。但這些獨角獸的表現,根本追不上他們的高昂估值,WeWork估值蒸發八成,甚至是撤回IPO固然是好例子,即使是聲勢浩大的Uber,5月上市至今股價亦已經跌了三分之一。

事件再次證明,過大的權力容易使人腐化。當管理層欠缺制衡,即使是創辦人亦未必會以公司的利益前途為依歸,反而會以私利先行,而創辦人的同股不同權安排,卻是制衡機制的一大障礙,軟銀要用17億美元天價來令Neumann放棄1股等於10股的投票權,可謂代價高昂;而投資之神究竟是否會因此從神壇上隕落,就看孫正義能否力挽狂瀾了。

黃岳永  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高級顧問(創業)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