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9日
中金公司發表報告指出,在國企改革的背景下,國企大股東、母公司或管理層會比以往更着重公司股價表現,促使具備條件的國企以私有化、回購等資本運用來優化股東回報。該行認為,近期在港上市的國企,私有化案例增加,可從中物色投資機會。
報告表示,近年港股私有化案例都有一定的共通點,包括公司戰略選擇、避免同業競爭、節省持續上市所需費用、股票流動性有限,以及估值持續低迷等。
根據已經完成私有化的案例來看,公司提出的私有化作價一般會較股價有35%的溢價。因為倘若私有化作價過低,可能會招致小股東反對,降低私有化成功機會率,但若作價過高,又會加重公司的私有化成本。整個私有化過程平均需時3至11個月不等。
往例溢價35% 過程最快3個月
中金認為,可以從特定條件中物色潛在私有化股份,包括大股東持股佔比相對高、大股東或母公司實力較雄厚,以及母公司一般有多個上市平台,包括A股及港股等。
該行基於上述條件,篩選出具有私有化動機的潛在股份,包括華電福新(00816)、京能清潔能源(00579)及首創置業(02868)和中國船舶租賃(03877)等。
除了私有化,中金認為回購股份並註銷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股價,而且操作門檻比私有化略低,但會受制於流通股份比例的限制。報告指出,中遠海發(02866)是繼去年11月回購新規推出後,首家同時在A、H股完成回購的公司,該股回購目的是實施A股股權激勵計劃,宣布和實施回購後皆對股價有所刺激。
不過,國企私有化也有失敗的風險,例如哈爾濱電氣(01133)在2018年底獲母公司哈電集團以溢價82%提出私有化,每股作價4.56元。
但在今年7月,母公司哈電集團只接獲約88.32%的H股收購要約有效接納書,未達90%的接納條件,私有化失敗。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港財管資產5年料僅添半成 |
上一篇: | 樓市防風險 房價升幅料收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