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2月24日

周一人物

大家樂羅開光:交棒外姓何憾
港人食堂走過50年 傳承發展靠創新

本地快餐業龍頭大家樂(00341)今年慶祝「50大壽」,現任主席羅開光(Sunny)加入了這個由羅氏家族創立的集團已36年,兩年多前由首席執行官轉任主席,角色從執行變為監察,勤力作風不變,但籌謀得更遠,重點處理未來三大目標:香港業務、中國內地業務,以及企業傳承。

家族生意重視接班,對此羅開光有他的看法:「最重要搞清楚,(傳承)是指大家樂這盤生意持續發展,用最好方法做好;將來管理層可能不是姓羅,但股東一定是姓羅的人。」

大家樂1968年在銅鑼灣起家,當時只是一間賣三文治、漢堡包的小士多;到1982年羅開光歸隊時,已擁有16間分店,如今規模更已發展成坐擁約450店舖(包括集團其他品牌)的餐飲王國,堪稱是香港人的大食堂。成功非僥幸,羅開光形容,大家樂一路走來,經歷「三波四折」,慶幸團隊「悟力高」,「我成日問夥計:『呢單嘢總結到咩出來?』,你答不出就大件事,還要答得好。」這正是他對員工最大要求,不介意犯錯,惟須總結經驗。

對失利的往事,他從不避談,例如八十年代中期,大家樂擬進軍新加坡、台灣,曾因不熟當地市場、定位不清晰而碰壁。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集團隨即把所有資源及精力重新專注香港,受惠八十年代經濟起飛,業務快速增長,成為本地快餐業「一哥」。

微服出巡變居民大會

以往擔任首席執行官時,羅開光經常「微服出巡」,激勵員工士氣,並與客人溝通,他笑言每次落店猶如出席居民大會,「一坐低,認得我的顧客會過來圍着說:『羅生,我想提個意見……』;我從不嫌煩, (客人)煩才是我的機會。」當上主席後,羅開光少了參與日常營運,巡舖工作也交由團隊負責,「自己間中都會去行下」,如今投放更多時間探索未來發展和訂立方向。

他指出,本地餐飲市場面對三大挑戰,一是請人難,二是市民口味改變,食快餐之餘也嚮往「休閒速食」,追求服務質素,「茶餐廳亦屬於這類,坐低有人serve你。」第三是好舖位難求,「新盤不多,見來見去都是那幾位大業主,你都知什麼環境啦!」快餐市場不停轉變,要力保龍頭地位,自然需與時並進,「要擁抱科技,始終香港地方細,必須突破(發展)瓶頸,做出品質。」

另一發展重心是休閒餐飲(casual dining)業務,「這幾年交了不少學費,我還是鍥而不捨。」以集團旗下兩大新品牌「米線陣」及「上海姥姥」為例,他打趣說兩個都「慢人幾拍」,「人家已做了一段時間,你看譚仔和(譚仔)三哥米線,已賣了給日本仔。」

他不介意被指起步遲,其優勢在於持之以恒,不因困難而後退,且認為投資看長線,意志必須堅定,「香港以前有間『好好粥麵』,現已消失了;我不是聰明的人,但夠勤力,跑持久戰,我很有信心。」

北上大灣區早着先機

可是香港市場畢竟有限,對很多企業來說,北望神州才是出路。其實大家樂早於1992年已在深圳、廣州、上海、北京等城市連開10多間店,惟當時內地人均消費水平不高,外出用餐市場尚在起步,集團初期在內地發展並不順利,1997年曾把大部分店舖關掉,只留下少數,以便繼續探索市場脈搏。

面對挑戰,堅持就是勝利,自2003年起,隨着中國城市化及居民收入上升,中產抬頭,大家樂在內地急速擴展,終於守得雲開;中國幅員遼闊,市場極大,站穩陣腳後,與當地飲食企業「新亞大包」合作,拓展華北地區業務,卻因理念不同而拆夥,「你知跟內企合作,一段時間就合久必分。」

惟羅開光認為,過程中獲益不少,包括有助了解上海市場,「沒有一步登天,你估神仙咩?是一步步跌跌撞撞走出來。」他明白到,港式快餐在華北地區往往「水土不服」,「價錢不是平,又不是生活一部分。」因此,大家樂3年前開始索性結束華北業務,專注華南,並一改集團在港的固有快餐店定位,走中高檔休閒路線。

近年大灣區概念熱炒,羅開光笑言,拿起地圖一看,才知集團在不知不覺中已早着先機,完成在大灣區的布局。截至今年8月,大家樂在華南共有約100間分店,「最東開到惠州,西面去到肇慶,中間是江門、珠海、台山、佛山、中山、東莞、深圳,還不是全中(大灣區)?」外人看來甚有先見之明,他謙稱「當然不是啦」。

經過20多年在內地發展,羅開光認為,要不斷學習,從挫敗中累積經驗,建立創新模式,自能找到市場定位,「去年廣東省常住人口約1億,現時西式快餐在內地店舖多達約2500間,反而中式只有500至600間,且涉及逾100個品牌,市場較為零散。」他正研究如何把中式快餐市場整合,壯大規模。

平衡顧客員工股東利益

企業傳承方面,他透露關鍵在於「平衡」二字,既要平衡顧客、員工、股東間利益;也要平衡管理層與董事局之間的信任、溝通及權力問責;還要平衡企業利潤,社會可持續發展等要求,「這些都是很大學問,要實行並不容易,但必須要做。」

問到子女會否接棒,羅開光直言:「暫時看不到他們會。」故現階段他抱着「日後CEO不是姓羅」的心態,盤算集團長遠發展;至於早年曾先後擔任集團CEO及主席的陳裕光(Michael),因是羅開光姊夫,算是自家人。「將來管理層可能不是姓羅,但股東一定是姓羅的人。」這會否有遺憾?他滿臉不在乎:「我們家族的人很愛『創』,隨自己喜好去做,我也是這樣鼓勵子女,做人要有很多經歷,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

執掌家族企業責任重大,保住傳統金漆招牌固然重要,然而市場多變,可持續發展才是終極目標;羅開光有招賢納士的想法,可見其傳承不限於小圈子,而是着眼大世界。

採訪、撰文:陳慧筠、許鎮邦 攝影:何澤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