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8日
港股第四季開局表現失色, 首周已累跌逾1200點(4.38%)。滙豐金融服務投資策略主管劉紹文進一步看淡後市,主要因為9月內地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在踏入出口旺季之際,竟然跌至盛衰分界線水平,內地經濟情況令人更擔憂。他估計,在經濟放緩拖累下,港股料下挫至較歷史平均市盈率再減一個標準差,即預測市盈率約10.3倍的水平(相當於25000點),惟只屬「最低消費」,未來甚至有機會超賣,至預測市盈率約9.3倍,即約22500點水平,即較現水平尚有15%潛在跌幅。
降準利好僅屬短期
外界一直將下半年中港股市明顯轉壞,歸咎於中美貿易戰,但劉紹文認為,實體經濟放緩繼而拖累企業盈利前景,才是跌市真兇,貿易戰只是火上加油而已。他指出,9月財新PMI跌至50水平,為連續第4個月下降,反映下行趨勢已成,確認內地經濟下行風險增加。「由擴張區域跌落收縮區後,不會是一兩個月的事,而會是一整年,可能延續至明年中。」意味股市短期難言翻身。
他補充稱,上周疲弱的PMI數據公布後,該行已預期中央除短期加大基建力度、減稅及扶助私營企業外,貨幣政策亦快將出招,但即使人行在國慶長假結束,股市復市前宣布降準放水,相信對股市的幫助只屬短期。大力度降準相當程度上反映當局關注PMI走弱,預示經濟增長放緩。人行7月曾降準0.5個百分點,當時滙豐已預期今年會再降準一個百分點;2019年則料降準兩個百分點。
雖然內地PMI仍能險守盛衰分界線,劉紹文卻指出,機構投資者的「聰明錢」已意識到內地經濟放緩成定局,正陸續離開亞太區市場。他提到,中國PMI與國企指數過去走勢基本呈同步,預計國指有機會下試至預測市盈率約6.8倍水平,相當於約9000點,意味較現價有近一成半潛在跌幅。
劉紹文稱,分析員於年內不斷將恒指及國指的2018年盈利預測反覆調低【圖】,由年初時估計有雙位數增長,大降至現時恒指盈測只得按年持平,國指盈測只增1%。他相信,市場或會繼續下調今明兩年的盈測,「中期業績後分析員已下調企業盈利,但很奇怪的是,9月下旬又開始新一輪下調,就算沒有業績公布,分析員亦再下調一次。」
資金追入 美股愈強
港股前景堪憂,美股則屢創新高,道指以點數計更自2003年以來再次超越恒指。劉紹文預期,環球股市將繼續出現「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即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美股現時預測市盈率近17倍,估值雖不便宜,但背後有企業盈利增長支持,令資金願意繼續追入。
恒指再下試年內低位的機會極大,劉紹文建議,投資者暫時應採取持盈保泰策略,不宜貿然撈底,「在跌市中,投資者對好消息好似聽不到,但壞消息就會放大來聽。」同時,要特別避開高啤打股、政策敏感股及業務增長放緩的股份。
採訪、撰文:吳永強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FinTech初創晤金管 冀改善開戶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