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9月11日

金融海嘯10年--銀行篇

銀行業黃金時代不再
科網加劇競爭 未來十年新挑戰

10年前,金融海嘯席捲全球,華爾街投行把信貸質素欠佳的次級按揭(subprime mortgage)證券化,再打包成穩健金融產品銷向全球,出事後卻累及政府動用公帑救亡,銀行在這一役中備受千夫所指。隨着這些年監管趨嚴,資深銀行家陳子政認為,銀行業經歷大幅整頓後,已作出改變,若風暴重現,相信銀行都有能力應付。惟在市值、盈利等各方面,銀行勢難重返10多年前的黃金時代,而其他行業如科網興起加劇競爭,這將是銀行業下個10年的挑戰。

回顧2008年金融海嘯,陳子政認為,當時問題並非單來自銀行,亦涉及整體市場情況及投資氣氛,銀行業經過10年來整頓已有很大改變,惟難言會否因此可完全避免下一個風暴的出現,因金融涉及不同的範疇,銀行只是其中之一。然而,經過金融海嘯的考驗後,銀行及監管機構在風險管理、新產品推出及銷售上已更加嚴謹,銀行本身的財務、資金狀況均有改善。

陳子政:抗風險能力增

銀行業經過多年整頓和汰弱留強,目前絕大部分銀行都符合壓力測試要求,陳子政認為,若由於地緣政治而影響到某些國家的金融機構出現不穩定情況,實屬無可避免。但現時無論歐美、香港、中國及日本的銀行,一般來說都是健康,若出現下一輪風暴,相信銀行在處理問題及承擔能力方面會「較金融海嘯前大大提升」。

至於近年逐步復元的銀行業,能否重返昔日高峰?陳子政坦言,銀行要恢復10多年前的黃金年代是「非常困難」。銀行業於2000年後,特別是2006至2007年間表現最為輝煌,當時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皆屬金融業,如滙控(00005)、花旗及AIG等,「惟一個巨浪跌到體無完膚」。

股價浮沉 估值遜當年

作為當年最具代表性的環球銀行之一,花旗股價曾高見50、60美元,但海嘯捲至時曾一度跌至僅約1美元,現時雖回升,惟估值遠較當年為低。港人愛股滙控,當年雖為少數毋須政府拯救的銀行,但受次按問題及經營環境困難影響,該行2009年以每股約28元進行世紀供股,股價更曾被質低至33元。滙控在海嘯前曾為「紅底股」,縱使最近一年收入終重現增長,惟股價仍在60至90元間浮浮沉沉。2006年其股本回報率為15.7%,今年上半年為8.7%。

炒房大減 行業文化改變

陳子政解釋,除銀行市值遠低於當年外,過去不少精英均欲加入環球金融機構,部分原因是薪酬待遇理想,惟現已今非昔比。過去銀行可以做俗稱「炒房」的自營買賣,但炒賣可「一鋪清袋」拖累整間機構,當年風暴正正反映箇中風險。現時監管環境已不容許,縱仍有「炒房」,規模亦僅為過去的十分一或二十分一。他表示,現時銀行的文化及價值已有很大改變,甚至為客戶做業務對沖時,亦要評估客戶是否真有對沖需要,抑或只是「乾炒」。雖然經營更謹慎,對行業的創意及積極性或會有負面影響,但整體而言對社會是好事。

銀行除經營上受到諸多掣肘外,新經濟行業的衝擊亦不容忽視。陳子政提到,隨着支付平台、虛擬銀行等發展,或會「慢慢蠶食銀行的傳統業務,這才是未來10年影響金融業的關鍵」。雖不排除銀行最終或能「跑出」,但其中介角色會被削弱,故銀行亦要考慮要如何轉守為攻。

系列報道三之二

採訪、撰文:黃家欣、陳玉珍 攝影:何澤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