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7月20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財政部反擊人行

本欄周一在〈人行 vs 財政部〉提到,人民銀行高官罕有地公開批評國家財政部,令人擔心在貿易戰當前,內地兩大財金決策機構竟然爆發內訌。事件近日進一步升溫,財政部還擊反駁,更用上「傻白甜」、「共犯」、「從謀」等侮辱字眼,愈來愈像爛仔交。然而,這場交或許只是一場代理戰爭(proxy war),背後圍繞「國進民退」此一大方向抉擇,可能影響中國未來的社會、經濟以至政治發展。

逐點駁斥三大指控

話說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上周五在內地《第一財經日報》發表文章,開宗明義把當前中國經濟問題歸咎於財政政策,直指財政部工作有三大弊端,包括「積極的財政政策不夠積極」,以及「並沒有真正掏錢」向國有金融機構注資,導致「現有國有金融企業的國有資本,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真實的」。

眾所周知,中國經濟政策分為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分別由人行和財政部主管,向來河井不相犯,徐忠這次卻高調抨擊對方工作,可謂史無前例,令市場嘩然,很多「吃瓜群眾」(花生友)都期待財政部還擊,好戲連場。

財政部不負眾望,以「財政系統人士」名義(下簡稱「財政人士」)在財新網刊文回應,題為〈財政政策為誰積極?如何積極?〉,逐點反駁徐忠三大指控:

一、對於徐忠批評「積極的財政政策不夠積極」,「財政人士」直指對方「簡單地用赤字率衡量財政政策,不夠嚴謹」。該人士解釋:「雖然官方赤字口徑未發生變化,但財政部門在實際操作中已統籌考慮多種渠道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力度。」

二、徐忠指摘財政部在「降槓桿」環境下出力有限,包括「並沒有真正掏錢注資」,導致「國有金融企業資本不真實」,「財政人士」形容這屬於誤解,強調「舉債安排的支出與通過財政收入安排的支出都是掏出真金白銀」,該人士又反過來批評徐忠:「只要中央政府沒有窮到打白條掛賬的地步,質疑中央財政沒有真正掏錢,這種說法是很不專業的。」

三、徐忠指控財政部放任地方政府繼續胡亂舉債,令地方債問題進一步惡化,「財政人士」對此更不留情面,直斥「金融機構在地方債亂象中,很大程度上扮演着『共謀』或『從犯』的角色,絕不是只會產生幻覺和弱勢的『傻白甜』」。其言下之意,是說你央行沒有管好金融機構,讓它們隨便借錢給地方政府,在地方債危機中也要負上重大責任。

綜上所述,「財政人士」不但指出身為央行高官的徐忠「不嚴謹」及「很不專業」,還用上「共謀」、「傻白甜」等字眼,基本上跟網民罵戰沒什麼分別。雙方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予外界觀感是中國兩大財金決策機構公然互相攻伐卸責,令人驚訝也令人擔心。

實際上,在「降槓桿」和「穩經濟」雙重命題下,人行與財政部各有各難處。一方面,人行很擔心債務危機爆煲要孭鑊,所以不樂意為了「穩經濟」而進一步放水(定向降準及定向減息),希望財政部更加積極出錢出力;但另方面,財政部亦想避免增加赤字,惟恐日後國庫告急時被視為千古罪人,所以在減稅、讓利(包括下調公共事業收費)、降成本等措施上未夠盡力。

與此同時,人行和財政部出手「穩經濟」的效果亦不盡相同。一般而言,人行減息、降準的最大受惠者是國企及地方債務平台,近水樓台先得月,這也是近幾年人行多番定向放水、卻被指未能有效惠澤實體經濟的原因。相反,財政部不論減稅或下調公共事業收費,都會為民企提供更大投資和擴張誘因,並在一定程度上損害國企利益(公共事業多屬國企)。

政策轉向國退民進

正因如此,過往幾年在「穩經濟」方面人民銀行出力較多,而財政部不夠積極,其實有份造成「國進民退」趨勢。現在由人行主動挑起戰火,史無前例炮轟財政部,暗示「勿再指望我們放水」,要求對方更積極出力,在客觀結果上便將實現一定程度「國退民進」。這也難免令「花生友」揣測,人行選擇在此時發炮,是否跟近日消息橫飛的北京政局有關。換言之,這場「爛仔交」或許只是proxy war,背後關乎國家發展大方向抉擇,甚至是派系角力。不過無論如何,還是那一句:切莫跟車太貼。

(英文版本由EJ Insight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