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7月9日

創投教路 先了解監管認證

把學術研究化成真正商品,解決用家需要之餘,又為研究者開出新「錢途」,過程殊不容易。啓明創投醫療健康行業投資主管合夥人梁頴宇【圖】認為,本港研究診療技術、器械較製藥有優勢,呼籲初創企業家盡快認識商業化所需認證,以免浪費研究心力。

港產科學家不算多,香港大學教授盧煜明早於1997年研發的無創產前檢查,靠孕婦血漿檢驗胎兒的染色體疾病,及以同類基因排列技術,診斷出早期癌症,持有這項技術的初創公司Cirina於去年6月與美國癌症檢測公司GRAIL合併,有傳估值高達70億美元。

啓明現時管理近40億美元資產,先後投資約230家創新企業。梁頴宇認為,香港科研優勢在於診療技術和醫療器械,研發成本只及新藥的十分一,「新藥研發需要籌集幾億至20億元人民幣不等,美國投資者隨時可給出五六千萬美元,但香港認識生物科技的投資者本就不多,遑論即時拿出五六千萬美元。」

中國臨床測試成本低

梁頴宇又發現,本地生科創業者對產品商業化的監管要求認識極少,她曾接觸一家得獎無數的香港公司,已在理工大學進行了4年臨床測試,亦認定想取得中國藥監審批資格,卻完全未接觸過中國藥監局,未傾妥要在哪裏、做多大規模的臨床測試,「那4年臨床,錢和時間都浪費掉。」

她慨嘆不少創業者沒有深究產業運作和監管要求,「十幾年前沒有Google、百度,現在很方便,上網下載表格填了就可送去藥監。創業者要有警覺性,怎樣把公司做得成功,『平靚正』地做出來。」以香港為總部的公司,應尋求中國藥監認證,事關美國臨床測試成本較中國高10倍之多,連不少美國公司都選擇先取中國認證,再回美國,「中國已是第二大市場,何不在中國先行?」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