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7月3日

信報45周年報慶特輯─ 一起走過的45年

唐英年:大灣區政策宜務實
倘停留口號化 港人不會「擁抱」

中港兩地的接觸交流日益頻繁,兩地經濟融合勢在必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被視為中央對港人的一份心意,不過反應未見熱烈。全國政協常委、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看得通透,「香港人好聰明、好practical,識得抓緊機遇,如果大灣區發展停留在口號形式,香港人唔會『擁抱』大灣區,要有務實政策,讓港人覺得『幾好喎!』先得」。

樂做塘邊鶴 無意返政府

香港人到大灣區工作不是天方夜譚,唐英年直言,在紐約、倫敦、東京,75分鐘door-to-door commute絕對可以接受,香港不例外;但港人在過關、稅務、教育及醫療等能否享有國民待遇才更實際,商界要把握機會向政府提議。

不少政黨組織早前提出免除粵港澳三地的電話漫遊費用,唐英年透露,早於他離開政府前,已經提出透過多發一個流動手機牌照,吸引電訊商不再收漫遊費。

他說:「整個9+2(泛珠三角區域)唔准收roaming,只要有一間做咗,其他電訊商夠膽唔跟?」然而政策只聞樓梯響,他亦已「夠鐘走人」。數年過去,眼前笑得開懷、暢所欲言的唐英年樂得當「塘邊鶴」,說無意重返政府當話事人。

料港人移民台灣終回流

全國政協常委蔡冠深早前一句「將來我們不是香港人,是大灣區人」,令不少港人感到受冒犯。不少香港人、尤其是年輕人與內地顯得「貌合神離」,甚至寧願移民當「台灣人」。唐英年心痛香港掀起移民台灣的熱潮,但相信最終不少人會回流,「台灣唔係想像中咁『舒服』」。

唐英年明白年輕人的體會,指出香港已經從過去發展為今天的成熟經濟體,年輕人打從大學畢業起,已好像歐洲的畢業生般,接受未來發展階梯的規範,過了想「發大達」的階段,「唔想做馬化騰、李嘉誠,唔一定要飲COVA、買Hermès」,只想過自主安穩的生活。

不過眼見上一輩受惠於早年經濟急速發展,過着輕易置業的舒適生活,連內地「八十後」都可年賺幾千萬,難免心裏不是味兒。

現時年輕人最不滿是置業難,唐英年認為要覓地建屋,填海一途「不應不考慮」,甚至提出在啟德連接九龍灣一隅填海,料可容納10萬居民。

覓地建屋應考慮填海

他透露,10年前政府曾探討在啟德跑道末端填海,連接對岸的九龍灣,「做法頗簡單,跑道長長一條,很不『見使』。只要起一條短短、填了中間那片,我保證可以起樓,住多10萬人。」他引述當年研究,此方法對當地的水流、生物等沒有大影響,唯一受損的是在海中數個中流作業的碼頭。說得簡單,為何議題從沒有進入公眾視線?「因為是維港啊!」而且當年仍為立法會議員的陳婉嫻極力反對,加上2004年法院裁定在維港填海須通過「有凌駕性公眾需要」單一測試,包括經濟、環境和社會影響,當時政府「不敢去碰那條例」,最終作罷。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