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6月21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三大土豪撐京東

戰略學上有一種戰爭叫做「代理人戰爭」(Proxy War),通常是兩個巨無霸之間基於各種原因不便直接開戰,於是推出一個代理人向對方挑機,一方面自己毋須承擔過多風險;若果這個代理人爆冷勝出,或者牽制着對手,便可帶來戰略利益。Google日前宣布斥資5.5億美元入股京東,成為繼騰訊(00700)和Walmart之後又一個戰略股東,堪稱最豪華股東陣容。事實上,這三大土豪股東都把京東視作「代理人」,寄望後者分別在中國和美國牽制阿里巴巴和Amazon。

Walmart騰訊Google相繼入股

京東自2014年起在美國Nasdaq掛牌,現市值約600億美元,最響亮身份是僅次於阿里巴巴的「中國第二大電商公司」,但比起阿里擁逾5000億美元市值,明顯不是同一個量級。若論市場份額,綜合多個行業調查,阿里旗下淘寶和天貓共佔中國電商市場達七成,京東的市佔率則徘徊於22%至25%。面對京東,阿里一直採取「戰略上藐視敵人」態度,不屑與之平起平坐,避免被對方「碰瓷」;但實際上,對於京東長期在老二位置「夭住夭住」,阿里也難免如芒在背。

能成為中國電商二哥,京東也擊敗了不少強敵。2016年,全球最大實體零售商Walmart宣告敗走中國市場,把旗下中國電商平台「1號店」售予京東,換取後者5%股權,藉此成為京東的戰略股東,之後又多次增持,目前持股約12%。此前在2014年,騰訊斥2.15億美元入股京東,同樣多番增持,現手握約21%股權,晉身第一大股東,超越了創辦人兼CEO劉強東(持股約15%);不過基於「同股不同權」,劉強東仍把持接近八成投票權,牢牢掌控江山。

直至本周一,全球搜索網站一哥、市值逾8000億美元的Google宣布,斥5.5億美元現金戰略入股京東,儘管僅換取約1%股權,但意味着京東背後「土豪股東」名單又增添一個巨無霸。

雙方同時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結成廣泛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探索為全球零售生態提供下一代解決方案」。

短期內,京東和Google已設定三大合作方向:一、京東將精選一系列高質素商品,通過Google Shopping在全球多個地區銷售。二、在東南亞、美國和歐洲等市場合作開發零售解決方案。三、結合京東在供應鏈、物流領域的專業能力與Google的技術優勢,打造零售基礎設施解決方案。

牽制阿里Amazon

這也形成一個很有趣畫面,雖然京東本身市值僅約600億美元,但背後的Walmart、騰訊和Google三個「大隻佬」股東合計市值超過1.5萬億美元,比阿里還高2倍,讓京東成為很明顯的「代理人」,且獲得三巨頭同時撐腰,然而三方各有盤算。

先講騰訊,一直跟阿里鬥得你死我活,騰訊想入侵阿里的電商王國,阿里又想搶走騰訊的社交生意,不過暫時雙方都堅守陣地,形成僵局。在此形勢下,騰訊不可能孤注一擲、投入大量自身資源去在電商領域挑戰阿里,卻可借助京東繼續「夭住」對方,起碼令阿里的電商一哥寶座坐得沒那麼舒服,甚或沒有餘力在社交和網遊方面搶攻騰訊;萬一京東捕捉到機會,或者跟騰訊擦出新模式,能在電商市場爆冷擊倒阿里,那就等於中了jackpot。

至於Google和Walmart,共同敵人則是美國的Amazon。一方面,Google和Amazon的關係非常微妙,後者現時是前者最大客仔,每年貢獻數以十億美元廣告投放。但這位「大客」野心愈來愈大,Amazon既開拓Echo智能音箱等直接銷售渠道,嘗試繞過Google搜索平台,甚至開始自行經營第三方廣告業務,隨時把Google的飯碗都搶過來。所以Google也還以顏色,推出Google Shopping電商業務,今次跟京東戰略合作,引進中國貨品在全球銷售,正是其中重要一步。

另一方面,身為全球最大實體零售商的Walmart,把Amazon視作死敵自不待言,同時Walmart也很想由實體反攻網絡,試圖轉型為O2O零售商,可惜受限於DNA,成績一直未如理想,只好把最後希望寄託於代理人。放眼當今全球,在阿里和Amazon中美兩大霸主之外,Walmart所能合作的最佳代理人,可說非京東莫屬。

身負重任還看能否集大成

如此這般背景下,造就了三大土豪股東撐腰京東的格局,讓京東身負重任,分別在中美市場挑機阿里和Amazon。不過,有睇金庸小說都知道,即使獲得三大高手傳授功力,也需要主角自己骨骼精奇,能集各家之大成,經歷生關死劫,才可望蛻變為武林盟主,且看京東是否練武奇才。

(英文版本由EJ Insight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