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2日
有一個「都市傳說」(Urban Legend)流傳已久,聲稱一些快餐店的炸雞雞肉,來自實驗室培養之「無頭雞」,聽落十分恐怖。想不到,這個傳說即將成真。肯德基(KFC)宣布將會推出最新款「炸雞食品」,其來源不但無頭,而且無手無腳,甚至乎無雞,皆因是由植物製成的「替代雞肉」,除了熱量較低和適合素食者,更有助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及消滅饑荒,可謂功德無量,亦印證「人造雞是對的」。事實上,「人造肉」成為大勢所趨,不少快餐店已推出類似菜式。由此可見,華人首富李嘉誠多年前投資Hampton Creek、Impossible Foods等人造蛋和人造肉公司,實在有先見之明。
KFC替代雞肉快登場
KFC期望明年在英國市場率先推出「替代雞肉」炸雞,雖然該集團尚未透露原料成分,惟參考現時各類「替代肉」都是用大豆、果仁、纖維等植物原料製成,估計其「替代雞肉」萬變不離其宗。KFC亦表示,這批新產品將會完全適合素食者,同時熱量較低。該集團又打算在未來7年內,把每份套餐平均卡路里減少20%,並將推出熱量低於600卡路里的「超低卡套餐」。
在此之前,包括White Castle、Bareburger、Fatburger等中型連鎖快餐店相繼推出「人造肉漢堡包」等替代肉類產品,結果大受歡迎。高盛去年12月發表報告指出,替代肉類已跟AI、大數據等科技一樣,成為最潮最熱門新趨勢。據Euromonitor統計,美國消費者去年用於替代肉類的開支達7億美元,較5年前增長26%;英國消費者的同類支出更較5年前大增56%,達到3.7億美元。當然,比起「真肉類」,替代肉類市場仍屬九牛一毛;去年單計美國市場,「真肉類」消費額已超過900億美元。
邊吃邊支持環保滅貧
KFC等連鎖快餐店紛紛以「替代肉」炮製新產品,固然是為了迎合市場需求。Surveygoo調查顯示,多達40%美國消費者表示樂意嘗試替代肉食品;同時全球已有超過1000萬食客正在積極選擇替代肉類,例如快餐店有兩款漢堡包價格和口味差不多,但一款用「真肉」一款用替代肉,他們會購買後者。在此趨勢下,快餐店集團若缺乏替代肉產品供消費者選擇,比起競爭對手難免會輸蝕。
喜歡替代肉產品的消費者,背後有「小我」和「大我」兩種動機。「小我」當然是為了健康(或者減肥),一方面可繼續享受「食肉」樂趣,甚至盡情大啖炸雞和漢堡包,同時又可降低攝取熱量、膽固醇和脂肪等,簡直兩全其美(惟要注意即使替代肉相對健康,暴食始終無益)。
至於「大我」,除了基於宗教而堅持素食,還有很多人是為了環保或滅貧而選擇替代肉。眾所周知,禽畜養殖非常耗費資源,平均每生產1公斤肉類要耗用10公斤飼料,花費大量水源和農地。相反,若能從植物直接製成人造肉,繞過轉化效率甚低的禽畜養殖過程,不但可令糧食供應大增和成本大降,讓全世界更多窮人食得飽及獲得充足營養,同時也可紓緩氣候暖化和環境污染。
李嘉誠愛上人造牛肉
當然,很多人對於「人造肉」仍存疑慮,事關這些由實驗室研發出來的產品,始終並非天然食物,假若長期大量進食,會否為人體健康造成意料之外的影響?這就有待科學家進一步研究及給予消費者信心。
另外,不少人很重視「雞有雞味,牛有牛味」。不過,李嘉誠基金會旗下維港投資早前招待一班城中名人,試食由Impossible Foods人造牛肉製成的漢堡包,很多朋友品嘗過後都表示肉味和肉汁不遜於高級安格斯漢堡。
據了解,李嘉誠本人食了這款人造牛肉已經兩年,期間還不斷創作新口味,試過炮製陳皮牛肉餅、餃子、牛肉腸粉等款式。
KFC亦承諾,明年在英國推出的「替代雞肉」產品,將會跟傳統炸雞一樣採用11種秘製香料,確保原汁原味。屆時或可跟電視台合作,邀請May姐、鄭嘉穎等藝人,在鏡頭前進行蒙眼測試,看他們能否分辨出「真肉炸雞」和「替代肉炸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夫破產前轉讓物業 恒地女高層被控 |
上一篇: | A股羸弱再遇「抽血恐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