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5月28日

周一人物

閱讀《信報》數十載 惺惺相惜

作為財經報紙,《信報》以往訪問任志剛主要圍繞金融政策;適逢今年《信報》創立45周年,任志剛在過去數十年間對本地金融市場發展,地位舉足輕重,故這次大家談一些比較輕鬆的「非金融」話題。提到與《信報》淵源,他透露,自己1971年加入政府任統計師,《信報》兩年後創刊,「我第一份看的中文報紙就是《信報》」,「彼此」可說識於微時。

1976年,任志剛被時任財政司夏鼎基選中,從政府統計處調任布政司署經濟事務科經濟分析部,他笑說:「每日枱面都有份《信報》,日日都看,是非常好的財經報紙。」

林行止專欄具權威性

任志剛又憶述,當年閱讀《信報》創辦人林行止撰寫的《政經點評》專欄,總是心情忐忑,「我一直負責金融體系改革,又會發表意見,無論做的事情、講的說話,都要留意市場和媒體反應」,林行止的觀點具權威性,自然令他格外關注,「慶幸的是,鬧當然有,讚也不少;至今我仍記得有幾篇文章,雖然是讚政府政策,並非點名讚我,但有關政策我有份推動,現在回想也覺飄飄然。」

回望過去45年,任志剛說,評價應留待別人給予,「但都開心的,似乎自己真的做了很多事情」,他又特別提到,1988年與時任金融司林定國把香港貨幣基礎,由滙豐負責改為政府控制,變相把央行權力收回,「當時市場不明所以,我卻一直覺得做法正確,林生(林行止)當時寫了篇文章,我還記得標題是『政府妙手乾坤,滙豐壯士斷臂』,分析得很好」。

展望未來,任志剛形容現時報業「挑戰都幾大」,又提到《信報》網上版要收費,「驚大部分人見要付款就打退堂鼓」,然而他強調,一份好的財經報紙「很難得、很寶貴」,期望《信報》繼續保持客觀和專業,「我已看了40年,希望可再多看40年,哈哈。」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