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日
北韓問題峰迴路轉,由本年初朝美雙方劍拔弩張、臨近開戰邊緣,時隔未夠半年已變成樂也融融,朝方承諾廢核,又跟南韓正式終戰,「保證互不侵犯」,北韓領導人金正恩還將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歷史性會面,他倆連同南韓總統文在寅大有機會問鼎諾貝爾和平獎。樂觀來看,朝鮮半島問題將由政治轉向經濟領域,而憑着北韓人的紀律和飢渴,甚有條件再創東亞經濟奇蹟,中、美、韓當務之急是預先搶佔主導權和話語權,猶幸比起炮火和人命,這種「爭奪戰」實屬happy problem。
眾所周知,南韓一直反對借助美軍武力統一北韓,除了在國安層面擔心首爾成為箭靶之外,在經濟方面也憂慮一旦瓦解北韓政權,將導致大量難民跨過三八線南下,令南方無法負荷。惟按現時形勢,兩韓不會走向武力統一,卻會簽署和平協議,並將推進經濟合作(第一步是重新銜接鐵路和公路),再加上平壤政府籌備改革開放,南北韓之間大有機會實現好像中國海峽兩岸,甚至更緊密的經濟融合關係(畢竟兩韓陸地相連,何況中國兩岸尚未正式停戰)。
廉價勞動力具優勢
由於平壤政權依然維持(甚至趨向穩固),同時三八線邊境不會完全撤銷,因此不會有大量難民南下對南韓構成負擔。
而另一邊廂,北韓有超過2500萬人口,當中適齡勞動人口接近1600萬(據世銀統計),相當於南韓勞動人口的60%;已屆發達經濟體階段的南韓,正可反過來利用北方這股龐大勞動力。
舉例說,南韓的電子(三星、LG)、汽車(Kia、Daewoo)、造船(現代重工、大宇海洋)、時裝(SPAO、8 Seconds)等產業均非常成熟,在國際市場佔據主流地位,並已把大部分生產線轉移到中國內地及東南亞國家。
若論運輸成本,北韓的地理位置比中國及東南亞更接近南韓。至於勞工質素,憑着韓國人民族性、泛儒教文化,結合在威權體制下鍛煉的紀律及長久以來的貧窮飢渴,這股勞動力一旦獲得解放,其輸出水平很可能不亞於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廉價勞工。再講,兩韓人民同文同種,有利於溝通管理。儘管北韓不可能一下子就承接半導體、電子屏幕、精密金屬等高端工序,南韓商界大可把一部分低端生產線(連同前線管理層)從中國及東南亞轉移到北韓。這除了具有政治意義,亦有助於南韓業界節省成本、促進產能及擴大規模,堪稱雙贏。
大幅節省國防開支
除了製造業之外,南韓甚至可從北韓輸入服務業勞工。南韓截至去年底失業率僅3.6%,在發達國家屬於極低水平,反而像香港般面臨勞動力不足問題,尤其是家傭、清潔、餐飲、建築等崗位人手短缺,不利於高端產業開展;若能從北方輸入勞工予以配合,對南韓經濟進一步向上層發展定必有裨益。
同時,以往由於兩韓關係長期緊張,南韓超額投放資源於國防,目前現役及備役軍隊人數達400萬,相當於勞動力的15%,所有男性國民強制服役24至28個月,連明星、足球員和科學家也不例外。一旦兩韓正式停戰、簽署和平協議及實現半島無核化,經濟上融合得不可分離,南韓便有條件削減軍費負擔及軍隊規模,把勞動力等資源解放。
最後,北韓除了作為勞動力來源,其2500萬人口也是潛在消費力,有助於南韓擴大市場腹地。倘達致經濟一體化境界,南韓經濟圈人口將由5100萬增加至7600萬,在同區對手之中拋離台灣(約2300萬)、超越泰國(約6800萬),並收窄跟越南(約9100萬)和日本(約1.26億)的差距。
中美韓搶奪主導權
正因如此,中、美、韓三方當務之急,是在可能上演的北韓經濟奇蹟歷程中預先搶佔主導權和話語權,確保能夠分一杯羹,否則在區內博弈形勢難免蝕底。舉例說,北韓的電廠、水廠、碼頭、公路、鐵路等基建由誰援建,5G通訊用什麼制式,付款用支付寶抑或PayPal,社交媒體歡迎微信還是Facebook,凡此種種均可惹起爭奪戰。當然,大前提是政治問題真正能夠妥善解決,暫且finger crossed樂觀期待。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騰訊受辱8年 經港仲裁奪回粗口域名 |
上一篇: | 中美「交換意見」 談判成果存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