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3月8日

陳家豪 科網人語

為內地移動支付說句公道話

港台兩地最近瘋傳一篇有關內地移動支付普及原因的文章,除了內容有許多失實之外,亦反映港台不少人對內地現況欠缺基本認識。由於筆者過去多年在亞太地區負責銀行資訊科技及後台營運部門的管理工作,對區內銀行發展狀況有比較深入的認識。我希望以此文章披露內地零售金融發展的實況,以正視聽。那篇台幹(駐內地台灣管理層)在PTT論壇寫的文章,認為內地移動支付普及的原因不但理由牽強,更用了偷換時空的技巧。

(一)缺少提款機是移動支付普及的原因——按2017年1月統計台灣有2.7萬台ATM提款機,等於每860人就擁有一台ATM。但瑞典全國只有3000台ATM,難道瑞典的實體金融服務很落後嗎?瑞典是全球第一個立法取締現金的國家。敢問一句,如果打開手機就可以完成支付,幹嘛要去便利店找ATM呢?其實內地2016年底全國有92.42萬台ATM,以13億人口換算,密度也有1413:1。

(二)銀行轉賬手續費高昂是移動支付被接受的誘因——內地在2016年以前要轉賬滙款是需要付手續費的,一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下一般收5元。不過到2016年2月五大行聯合宣布全國用戶只要通過手機銀行辦理轉賬滙款,無論異地跨行均免收手續費,並對客戶5000元以下的網上銀行轉賬滙款免收手續費。

(三)內地沒有類似八達通的交通卡——2016年底台灣的交通卡流通總數約8000萬張,全年消費金額746億元新台幣(約199億港元)。在內地,單計廣東省21個城市可互相通用的交通儲值卡「嶺南通」,累計發行量已超過6000萬張,總消費金額逾302億元;除了巴士、地鐵之外,更可以在連鎖便利店、超市、自動售貨機,甚至一些街市和快餐店使用。像這樣的不記名電子支付卡系統在全國大小城市已經普遍使用,功能一點也不比台灣的悠遊卡遜色。

(四)移動支付普及不代表基礎建設先進——雖然台幹講了很多歪理,但內地假鈔真的特別多。這正是小販和的士司機喜歡乘客以手機支付而不是付現金的主要動力。不過文中結論講:「並不是代表這種東西比較普及就比較先進」就非常有「吃不到葡萄是酸的」的味道。曾幾何時,香港八達通普及反映基礎建設領先及優越。快20年不變的八達通,今日即使與印度移動支付系統(如paytm.com)相比也被拋離得很遠,令人嘆息。與其說對岸的葡萄是酸的,何不好好栽種自己後院的果子?

陳家豪  雲端與流動運算專業人士協會主席

(英文版本由EJ Insight翻譯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