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5日
同樣一座城市,不同人看有不一樣的感覺。就像香港,不少城中人覺得透不過氣來,做夢也想移民台灣,希望尋找更美好生活!相反一對城外的台灣人,卻希望在港尋得更舒適的生活。
最近一對台灣人搬進擎天半島,還找來室內設計師幫忙,希望設計出具香港生活感覺的家居。如何營造香港感覺?設計師來一招「鏡花水月」,運用大量鏡子擴闊空間感,同時以鏡子暗喻城市大廈的玻璃幕牆,製造活力之都的氣息。
這對台灣夫婦給設計師的要求很簡單,就是具備酒店的功能,當來到香港短暫工作時,便有個落腳處;但家居畢竟與酒店不同,再匆忙的過客都希望有一絲家的感覺,「有酒店的基本設備就足夠了。同時戶主夫婦經常來香港,希望感受一下香港的家居生活。至於戶主在整體設計上沒有給予什麼框架。」Tony說。
大量鋪鏡
戶主把香港當成台灣以外的另一個家,分別在於入住時間的長短問題,既然香港只是偶爾入住,就不用太考慮空間利用的問題,過客追求的是度假的感覺,而不是把家居填得滿滿的。
設計師在玄關位置設計了過渡區,把大自然的台灣和國際化的香港做一個連接,也在提醒兩夫婦不要樂不思蜀。玄關天花的燈架用上的,正是台灣家居常見的胡桃木,此木特點是不容易腐爛和彎曲,而且保持油漆持久不褪,很適合香港的氣候環境。
進入飯廳看到許多鏡面牆身,左方與飯枱相連的牆上,用淺黃色橡木與鏡子組成梅花間竹的牆身,在虛虛實實之間,既增加反光度,又不會太耀眼。
靠近廚房的牆身是白色的玻璃飾櫃,飾櫃由「三直一櫃」玻璃櫃組成,當中配以射燈,是展示家人相片、旅行手信的區域,下層則打造成密封式,是收藏雜物的最佳位置,至於櫃底設計卻是凌空式,配以光亮燈槽,製造飄浮感,令櫃子感覺輕盈。
鏡中林木
整個飯廳用色較淺,如果另一邊牆身還是白色,這第二個家就有點空白、冷清了,因為「空虛感」是過客的死敵。對此設計師在這邊牆身裝上一道「鏡中林」,用上菱形的灰鏡子,鏡面則有樹丫的暗花,讓人恍如置身夜幕低垂的樹林中,增添大自然的生氣感。天花上的大吊燈、牆上的射燈,還有對面鏡面反射過來的光線,令這片「鏡中林」更添神秘感。對所有過客而言,每一座城市不正是朦朦朧朧的,全靠自己去仔細摸索?
客廳面積不大,但與飯廳設計如出一轍。設計師把茶几免掉,在陽台下方的牆壁裝上鏡子,製造出空間感。然而,舒適的梳化是過客們不可或缺的部分,三座位的真皮梳化,讓戶主夫婦能舒適地放鬆一下。迎面的電視牆是「鏡中林」的延續,同樣是菱形設計,電視機上的櫃子也用帶樹丫暗花的灰鏡設計。
客房廳之間是通往房區的走道,為免通道因光線不足而變暗,上手業主把書房改為玻璃牆,把室內陽光完全地引入通道。另一道牆的牆身則延續飯廳鏡面加橡木的設計,不但能反射光線,也避免狹窄走廊形成的壓迫感。
與書房相通的是客房,兩房以趟門相隔,只要把趟門關上,遇上朋友過夜時,也有地方招待對方,這個功能是酒店所欠缺的。兩個房間皆有開揚景觀,配合一室淺色的調子,令光線十分充沛。
藝術美感
酒店與家最大的分別在於睡床,酒店睡床再大、床褥再舒適,始終是冷冰冰的。因此主人房的設計十分簡約,遠遠不如酒店的豪華和精美,只是在床頭添上靠背,讓兩夫婦能挨在床頭,看着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的景色,聊聊工作、談談心。床頭的化妝枱很奇怪的,沿用了灰鏡子的設計,原來設計師原本要放置鏡子,但女戶主不習慣在房中化妝,才改了設計。
女戶主對套廁的要求較多,比如她習慣在浴室的大鏡前化妝,因此梳洗枱旁邊牆身變成全鏡牆,一下子令不大的浴室顯得更寬廣。浴室的窗剛好在全鏡牆之中,有點破壞設計的完整,於是女戶主提出用通花的活動窗花遮蓋,更添幾分藝術美感。
撰文:吳雄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時尚精品家具 個人化型格居 |
上一篇: | 萌爆粉紅小綿羊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