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4日
物理治療,很多時候予人一個治療過程很漫長的印象,且做來做去都是「三寶」──電療、超聲波和熱敷。其實「三寶」絕對不是物理治療師唯一的做法。物理治療的確有「三寶」是理念,集合對解剖學、人體力學和運動科學的了解而總結出來,再配合我們的一雙手作斷症和治療,非電療、超聲波和熱敷可比擬。
第一寶:軟組織。軟組織包括肌肉、 筋、韌帶等,是最容易急性受傷或慢性勞損的身體組織。運動扭傷、不良姿勢、退化等都是常見的受傷原因,病人在受傷或勞損後,軟組織都會繃緊,以保護身體,避免其他組織再受傷,這是我們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在受傷初期必須出現,但如果繃緊的時間太長,便會影響復元,甚至引伸其他問題。所以,在物理治療的過程中會先觸摸一下病人的軟組織,看看是否太緊或太鬆。在繃緊的地方會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好像trigger point release、myofascial release、電療等,把它放鬆。
第二寶:關節。要更清楚和有效地接觸深層的關節,得先把肌肉和其他軟組織放鬆,在觸摸關節時,我們會留意關節會否太硬或太鬆,有沒有錯位,病人的姿勢正確否,有沒有先天的問題影響關節等,如果關節太硬或錯位,會用手法治療按壓關節(mobilization)使其恢復活動能力,或者用一些復位的手法(manipulation),即俗稱擰頸、啪骨的治療,把關節復位。
第三寶:運動。當肌肉和關節太緊時, 我們會教病人做一些拉筋和鬆關節的動作,肌肉太弱和關節太鬆,甚至有不穩定的情況,那我們便會教一些強化肌肉,增加穩定性的運動。有一些手術後或年長的病人,我們會為他們做一些平衡力,敏捷度的訓練,減低他們再受傷和跌倒的風險。而運動創傷的病人,則會度身訂造一些運動,幫助他們返回賽場。
作者為註冊物理治療師
隔周二刊登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