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3日
在物理治療的角度,處理腰背痛症時,治療師要時刻留意病人肌肉的繃緊程度,因為假設病人有關節錯位,要成功復位而且效果得以持續,必須把肌肉先放鬆。若然肌肉太緊,便有機會復位失敗,甚至拉傷其他軟組織,得不償失。
有什麼肌肉要放鬆呢?首當其衝當然是腰背部的肌肉,例如背闊肌、豎棘肌、腰方肌等,其次是臀部肌肉,好像股大肌和梨狀肌,還有位處大腿後的膕繩肌,同樣重要。把這些肌肉拉鬆,對紓緩腰背痛有很大幫助,因為肌肉鬆了,關節的壓力也少了,但有些時候,就算把上述的肌肉都拉遍了,腰還是痛,為什麼呢?
腰部有一組肌肉,屬於深層肌肉,連接着腰椎、盤骨和大腿。這肌肉位於前方,被腹肌和內臟包圍着,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忽略了它,但它其實是非常重要的,這是髖屈肌。
髖屈肌其實是一個統稱,連接着腰部的名為腰大/小肌,它與髂肌合組成為腰髂肌,由腰一直伸延到大腿,主要負責屈曲髖關節,或在站立的時候把腰骨向前彎曲,而單邊發力的時候則負責側彎腰椎。除了這些動作,髖屈肌亦是維持我們腰椎和盤骨前傾的主要肌肉,讓腰椎和盤骨處於理想的位置,使我們站立和運動時,肌肉力量可以運用得更好,更有效。
當我們長時間坐着工作,這肌肉便長期處於縮短的狀態,容易繃緊,導致腰椎和盤骨過於前傾,令腰椎關節和椎間盤受壓,久而久之,便形成腰背痛或更嚴重的坐骨神經痛。要避免這肌肉繃緊,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是減少長時間坐着,坐一至兩個小時便站起來,改變一下姿勢,讓肌肉放鬆,而站立的時候,亦應避免腰椎和盤骨太過前傾,如果坐得太久,那便必須要做這肌肉的拉筋動作。
拉筋方法有很多種,最基本的是單膝跪下,把拉的腿放在後方,前腿往前壓,令後腿髖關節後屈,軀幹挺直,這時腹部和大腿前上半部應感到拉扯,把拉扯的感覺維持15秒,每邊重複十次,便可以把肌肉拉鬆。
最後,提提讀者,單膝跪下時,地上一定要鋪軟墊,要不膝蓋痛就麻煩了。
作者為註冊物理治療師
恆峰復康治療中心
隔周二刊登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楊立門登上健康快車 湖北親做重光見證 |
上一篇: | 面色太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