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3日
中國的文化中,非常注重「察顏」,意思是透過觀察面貌去知道人家內裏的狀態。看面相如是、看病情如是、看人的心理狀態如是。一般而言,紅潤、有光澤、眼睛有神、呼吸平和甚或唇色泛紅便是正常的面色和神態。可是,如何判斷是正常的紅、正常的光澤、正常的神態卻要有真正的經驗才可以。有時,看錯了也會造成大誤會。
麥家剛有大喜事,就是麥家千金出生了,孩子出世三點四公斤順產,父親在產房陪產下誕生。麥先生開心之餘,每天都準時到醫院探望太太,並等候醫生解釋孩子最新的狀況。在出生後三天,醫生告知麥先生孩子有點「黃」,即是有黃疸迹象,並需要抽血作化驗。麥生麥太固然很擔心,但是經過醫生的解釋:這只是生理性黃疸,不是病理性問題,最多是需要照照藍燈便可,他們聽罷明白多了,所以不太擔心。提及到抽血,麥生麥太當然有點不願意,但是仍然跟從醫生的做法。在等候結果時,家人之間討論說,為何不覺得孩子「黃」,反而覺得孩子面色紅潤,十分健康的狀況。
在幾小時後便有驗血結果,證明黃疸指數較正常高了一點,所以需要「照燈」,照了兩天後,驗血結果顯示指數已經下降,並不用「照燈」了。後來,醫生再一次解釋,由於初生嬰兒肝臟未成熟,所以未能處理首幾天的血紅素,所以指數升高。外表上,孩子眼白和皮膚會變黃,但是皮膚看起來卻可能很紅的樣子。對於醫生而言,這種紅並非真正的紅潤,透過讓孩子照特製的藍色光譜燈,膽紅素便可從尿液排走,孩子也就安全了。
之後,麥先生再觀察孩子,的確眼睛不黃了,皮膚的紅也不同了,原來醫生也曉得察顏閱色這種技術的。
作者為兒科專科醫生
隔周二刊登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腰背痛與髖屈肌 |
上一篇: | 如何平衡出血及防止栓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