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月12日

潘天惠 電視導賞

如何抵禦大自然入侵者?

隨着極右主義抬頭,全球瀰漫一股排外仇外的情緒,連向來包容新移民的德國,上周亦爆發示威抗議,勞動到達官貴人包括德國足球隊管理層現身安撫民情,抗衡這一陣「右」風。香港固然不能幸免,究竟新移民是否「入侵者」?「原住民」如何與新鄰居朝夕相對?原來,自然界早有答案,紀錄片《明珠絕色:大自然霸主》和《功夫獴》內可見端倪,作為地球上的一分子,人類大可從中找到啟發。

紀錄片《大自然霸主》分為四集,探討外來入侵物種對生態鏈構成什麼影響,每集以一個物種作為主題,就連看似平凡的生物──毛毛蟲也分得一集,而另外三集就有阿拉斯加帝王蟹(Kamchatka king crabs)、紅火蟻(又稱火蟻、fire ants)及獅子魚(lionfish)。

科學家發現此四個物種是近數十年來「侵略」速度最快的物種,牠們在故鄉並無害處,一旦攻進新棲身地,便會帶來不堪設想的破壞力,毀滅其他物種、壟斷食物供應鏈、佔領「公眾」地方,最終威脅到生態平衡。

新霸主來自何方,為何能夠肆無忌憚?我們又應該如何自處?查實,入侵者為何由平民變成霸王,科學家一直努力尋找答案,理解牠們對新環境帶來的問題,同時會探討其對基因改造、行為改變和社會層次重組的影響,觀眾可從節目內見到統治新常態,進一步了解入侵者強大而可怕的「進攻」。

回首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阿拉斯加帝王蟹由前蘇聯漁民引入到歐洲海岸,其驚人的統治能力迅速接近北極,支配北歐海岸,甚至摧毀原來的海床生態系統,因「移民」後喪失天敵制衡,巨蟹們繁殖速度超乎想像。帝王蟹的殼寬可達28厘米,足部完全伸展的話可達1.8米,站着不動已可嚇退青春少艾。不得不提,帝王蟹乃石蟹科的甲殼類品種,不被歸類為真正的螃蟹,成為世界上甲殼類最巨型的物種,去年夏天美國阿拉斯加港口更驚現「藍色」帝王蟹,至今仍未找出箇中原因。

近年港人愛吃長腳蟹,帝王蟹自然令人想起自助餐。無疑,帝王蟹的外觀甚為嚇人,但所謂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如果只用外貌判斷物種的善惡,後果自負。八十年代佛羅里達州,當一群無知的人把獅子魚放到附近水域時,肯定沒想過十年左右,這群「美麗有毒」的魚類已經征服了一大片水域,被科學家稱為「地球上最壞的侵略者」。

有毒火魚難對付

獅子魚又名火魚,學名為「蓑鮋」,原棲息地是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一帶,屬於肉食性類,但在大西洋牠們毫無節制地吞噬眼前一切,目前已見於中國西沙群島與廣東沿海,研究人員已明白目前無可能完全鏟除獅子魚,故此已啟動計劃保護西大西洋、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等地。不善游泳的獅子魚,最鮮明的特徵是一扇大大的胸鰭,常常躲藏在礁縫中,等待獵物接近,伺機出擊,其背鰭上的毒性很強,平常由一層薄膜包裹,遇到敵人時薄膜便會破裂,以毒克敵。

如失去珊瑚的保護,獅子魚體積不小,往往成為大魚們的獵物,當危險迫近時,惟有張開長鰭,使自己變得兇神惡煞,利用鮮艷顏色警告對方,就算被吞掉,其毒性會刺傷對手,同歸於盡。這種紅褐相間色彩奪目的美麗之魚,毒素足以致細魚之命,人類也會被刺得紅臃疼痛,幸不會致命。與同樣有毒的河豚一樣,人類已把獅子魚當作佳餚之一,巴哈馬、多明尼加和墨西哥早已列為「必食土產」,但一樣無法減少其數量。

與紅火蟻相比,獅子魚簡直是蚊髀與牛髀。牠們是一群「排他性」極強的物種,更被視為害蟲,已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作「最具有破壞力的入侵者」,原居地是南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等國家,三十年代傳入美國。

紅火蟻全球橫行

千防萬防,入侵難防,紅火蟻於1975年殺入波多黎各,1998年攻進南加州,更於2001年跨越太平洋,到了紐西蘭與澳洲,農民叫苦連天;2002年,這批殺之不絕的「大天二」去到台灣,再蔓延到廣東、香港和澳門等地,藉本身的殺傷力達到「全球化」效果。

一個成熟紅火蟻的蟻巢,最高數量可藏有約五十萬隻螞蟻,包括日做夜做的工蟻、保衞和作戰的兵蟻,還有專門為繁殖下一代而生的生殖蟻,同一個蟻巢內,可多於一隻蟻后。具攻擊性的紅火蟻,食物包括昆蟲、蚯蚓、青蛙以至蜥蜴及小型哺乳動物,又會採集植物種子,更懂得先攻擊鳥類的眼部,聰明而手段兇殘。每當蟻丘受到敵人破壞,紅火蟻會異常憤怒,發動大規模反撲,用後腹的尾針刺殺入侵者,最嚴重可致命。

紅火蟻的外表告訴你,生人勿近,但毛毛蟲在動畫片中經常以得意可愛的形象出現,許多小女孩更會擁着毛毛蟲公仔睡覺。然而,擁有三對前足的毛毛蟲卻非善男信女,牠們吃盡樹葉,使樹木枯死,尤其是專門在松樹上生長的那一品種,目前是歐洲森林的破壞王,法國朗德地區更是滿目瘡痍。雖然稱作毛蟲,但不是每一品種身上都有毛,有些品種是表面光滑,有些長有「假眼睛」,以瞠目結舌的惡樣嚇退捕獵者。

以農立國的中國,自古以來都有毛蟲之患,明朝史書亦有記載,現時每年影響的面積可達一百三十多萬公頃,損失林木約三百萬左右。鳥類雖然是毛蟲的天敵,但像立法會一樣制衡力量薄弱,怎樣捕食毛蟲,也不過是滄海一粟,反而毛蟲的遷移能力偏低,往往會因林木被砍伐和氣候急劇變化導致數量大減,特別是乾旱時植物的水分和糖分下降,可見橫行凡間無敵手,也會被天收。

狐獴生活大追蹤

除了《大自然霸主》發人深省之外,愛自然愛動物的你,也可提早一小時擔凳仔,收看另一部全新的紀錄片《功夫獴》。相信大家也看過經典荷里活動畫《獅子王》,應該還記得那個喜劇角色丁滿,頑蛋搗蛋兼聰明滑稽的丁滿,就是按照體型細小的「狐獴」塑造出來。

劍橋大學教授Tim Clutton Brock進行的狐獴研究,遠赴喀拉哈里沙漠的庫魯曼,尋找狐獴的一個品種──功夫獴。計劃早於二十年前開始,至今已有二十位年輕義工及科學家參與, 功夫獴的個性、語言、教育後代的方法非常特別,甚至令人嘖嘖稱奇,《功夫獴》對牠們耐人尋味的行為有詳盡探究。

如果看完未夠喉,也可重溫二十年前的卡通片《彭彭丁滿歷險記》(Timon & Pumbaa),咦,又是二十年?難道Brock教授是受到這部電視劇啟發而萌生研究念頭?

[email protected]

撰文:潘天惠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