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日
香港地下鐵港島西線通車,除了為市民帶來方便,連日新聞也有報道商戶擔心加租被逼遷,又有港大校友說地下鐵站落成破壞了大學的「靈氣」,校內增加紀念品店是俗不可耐云云。
筆者還沒有機會乘港島西線列車,到香港大學站看看大學是否如該校友所說面目全非,但是最近本港年輕人潮流興「保育」,彷彿一味厭倦新事物,倒是一個怪現象。如果有人擔心地鐵站是「大白象」式的基建,不妨比較日本真正的浪費項目,就知道其實相差甚遠了。
好大喜功愚不可及
日本七八十年代經濟蓬勃時,東京政府曾想建設連結面向東京灣的東京及千葉縣千葉市作為物流中心。當時,連結兩個城市只有一條沿海灣線而建的高速公路,於是政府就計劃建設一條橫跨東京灣的海底隧道「Aqua Line」。日本社會最怕被指製造「格差」(即貧富懸殊),全國各大都市的城市規劃其實甚為雷同,其他縣也大搞基建,於是同時大量的高速公路及機場也開始動工了。
「Aqua Line」由計劃建設至落成總共花了近三十年時間,耗資1.44兆億日圓,到整條道路網於1997年竣工之時,日本經濟已經開始衰退,什麼物流中心、長遠計劃,都已付諸流水。建好的道路要「維本」,只好提高收費,結果造成長期汽車流量低微,對解決千葉高速公路至進入東京都一帶的交通擠塞又無補於事。筆者留學日本時,日本教授帶一眾學生遊覽「Aqua Line」上的人工島,內裏有關於道路網開發歷史的展覽,教授看到,感慨地說,這就是留給後人看的,讓大家知道當時計劃的人如何好大喜功,愚不可及。直至到2009年,日本政府大幅下調整條道路網的收費,行車量才開始提高,但這已是後話。
至於其他縣興建的基建項目又如何呢?公路及機場是建好了,人流卻沒有旺起來,日本全國的機場裏,陷入赤字的多不勝數,如福井縣的福井機場,早已沒有航班,只供小型及私人飛機升降使用。北海道及四國等到處都是沒車行駛的高速公路,有自駕遊經驗的讀者想必已親眼目睹。
公路機場小貓幾隻
西港島線比日本「大白象」基建項目如何呢?港島一向交通擠塞,加建地鐵後上班族節省交通時間,看來百利而無一害。擔心自由行入侵?上水、屯門近水樓台,哪會有人願意遠征堅尼地城買日用品呢。大學加售紀念品及增設導遊團,本來就是公關的一環;美國知名學府裏一定有大量的大學精品發售,由外套到T恤、保溫杯、文具、擺設等不一而足,每天學生會有專人帶遊客團遊覽學校,介紹學校的優越之處,吸引家長及年輕人報讀,學生們上學是學生們的事,大家各不相干。
香港的年輕人們,應該多接受新事物;潮流興談保育,凡是見到新基建、新改變,就批評這批評那,故步自封的心態要不得。香港大學站通車後,已有學生表示歡迎新電梯,以後上學不用捱每日爬樓梯之苦。校友們,你們已離開校園了,顧顧在學師弟師妹的福祉,收起自己的感傷吧。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