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12月8日

林艷虹 電視導賞

新加坡食神司徒國輝突擊東南亞地道美食

Makansutra創辦人、新加坡「食神」司徒國輝(KF Seetoh)一直傳承街頭美食文化。作為新加坡華僑後裔,司徒國輝受父親的影響,自小喜歡品嘗美食,特別是當地小店的地道街頭美食。為了令下一代繼續傳承傳統的味道,他推廣街頭飲食文化,包括主持有關的電視節目。

在新一輯《食客大突擊》節目中,他走遍吉隆坡、馬六甲、怡保、檳城、新加坡、馬尼拉、邦板牙、雅加達和萬隆等地,在沒有事先計劃和通知的情況下,突擊當地多間熟食店和餐廳,通過有趣幽默的方式向店主取經,把最地道的街頭美食介紹給觀眾。

司徒國輝的父親是一名木匠,他自幼隨父親由廣州開平去了新加坡生活,吃的都是清茶淡飯。他回憶:「小時候,爸爸教我將糖加入腐乳,再以豬油渣撈飯,原來這樣簡單的食物,竟然那麼美味。」

受父親影響,司徒國輝開始鑽研新奇美味小食,由豬油渣撈飯到街頭美食,特別是當地小店的地道街頭美食,他尤其鍾愛。1997年他成立推廣亞洲街頭美食文化的Makansutra公司,1998年推出飲食指南Makansutra,介紹「Die Die Must Try」(死都一定要試)的美食。推出了八個版本,除了新加坡,還推出了印尼、馬來西亞、印尼及北京版,資料每年更新。2008年被新加坡旅遊局頒發特別認可,讓他擔任「新加坡的真正美食大使」(a true Singapore Food Ambassador)。

由攝影師變食神

作為美食大使、新加坡著名的食神,不禁令人好奇這個美名是如何「煉成」?有什麼必備條件?

「食神只是一個稱號。」他笑說:「我相信每一行都有各自專業,我開始想將飲食專業化,精益求精,除了四處品嘗美食,而且學習飲食相關的專業知識,並且不停地吃,同一種食物吃不同的版本,才能了解飲食文化,以雲吞麵為例,中國有小店、小販風味,馬來西亞由不同種族組成,味道和中國分別很大,透過飲食盛載當地文化,再去比較,我是這樣建立個人品味的。」

司徒國輝到過香港,對香港街頭飲食文化有這樣的印象。「我看見香港的街頭小吃受潮州影響,印象深刻的是香港大排檔文化,非常獨特,什麼款式的食物都有。雖然香港有大型食店,但我偏愛到旺角及九龍街頭尋寶,發掘新奇地道食店。」

未當食家前,司徒國輝在傳媒工作十年,是一名收入豐厚的攝影師,對於品嘗食物和欣賞照片,他認為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飲食是一種味覺享受,攝影也是視覺藝術,如印度拉茶,你會看見廚師炮製的動作、方式、過程,這很奇妙,能夠品嘗別人用心製作的食物,對我來說是很感動的。」

司徒國輝沒有什麼食物是不吃的,而且他不只喜愛廣東美食如雲吞麵、燒鵝、蛋撻等,還推介三大新加坡街頭美食,包括羅雜、肉脞麵及明珠卷。

「羅雜是混合了新加坡人口味的印度小食,材料有青瓜、炸豆卜、菠蘿、芽菜和皮蛋,加上由黑醬油、魚露和蝦醬製作而成的醬汁和碎花生,鹹香中帶酸甜,就成了受歡迎的開胃菜。」

「肉脞麵是新加坡隨處可見的潮州美食,主要材料有肉燥、肉片和豬肝,配以油、辣椒、蘑菇和豆芽。」至於明珠卷,是當地一間海鮮餐廳的招牌菜式,材料有鹹蛋、蘑菇、火腿和蝦肉等。

司徒國輝曾經製作並主持了八個美食系列節目,包括TLC旅遊生活頻道的《食客大突擊》(The Food Surprise!) 與Malaysia Street Food Circus With Makansutra等,均大受歡迎,並於多個區域與國際電視節目中當過嘉賓,例如《波登不設限》、《波登過境》、Lonely Planet的Six Degree of Separation、瑪莎史都華(Martha Stewart)的The Martha Stewart Show,甚至曾經擔任美國《頂尖廚師》節目的嘉賓評判,在國際具知名度。

辦世界街食論壇

將於本月15日晚上九時三十分在TLC旅遊生活頻道首播的《食客大突擊第二季》,他希望帶給觀眾意想不到的體驗,而不只是一味介紹食物。回想拍攝趣事,他說:「有一次在菲律賓拍攝,食物實在太好吃,不禁問店主要秘方。另一個有趣鏡頭是,在一間食店看見師傅刀功,十分厲害,切肉又快又美,令人難忘。」

訪問中,他提到其公司早前邀請了二十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傳媒,參加一個歷時24小時的街頭美食團,希望藉此重燃大眾對街頭美食文化的重視。

「由於飲食與文化承傳息息相關,飲食背後文化和煮法對將來飲食界發展,以及寫食譜人士非常有用。由美食體驗當地文化,既可吸引遊客前來品嘗或買食材,又可刺激旅遊業。」

街頭小食給一般人的印象是便宜,沒有特色,但司徒國輝認為這類地道小吃備受食家、廚師欣賞。「可惜文化承傳是現時最大挑戰,新加坡年輕人的生活、教育與上一代不同,相信香港也面對同樣問題,他們對昔日小食未有同樣情懷,青黃不接。主要是很難有機會真正學到飲食竅門,如艇仔粥、潮州餅、蛋撻,好吃的並不易做。」

新加坡政府建設及重修了百多間小販中心,對保留街頭小食文化不遺餘力。然而,新加坡人嚮往白領生活,不像大馬還有農村和偏遠地區,還有人願意當小販攤檔的廚師。新一代新加坡人不願投身小販行業,許多小販都找不到人繼承,一旦年老體弱就只好結束生意,讓手藝失傳。但司徒國輝相信,原汁原味的食物還是會生存下去,由他提倡及主辦的世界街食論壇將於明年4月舉辦第二屆,他希望藉此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家交流美食文化。

撰文︰林艷虹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