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8日
黃先生是家中的「老大」,自幼便立下決心靠自己一雙手「養起頭家」,為了讓家人及早得到更好的生活,黃先生凡事「搏到盡」,性格亦變得非常急躁,希望在工作上各方面都能做到最好。隨着他的努力拚搏,積累了經驗及人際關係,生意亦漸上軌道,愈做愈大,家人都非常欣慰。
可惜好景不常,今年初黃先生突然遇到交通意外,導致下肢失去活動能力,生活頓時變成「地獄」,自我感覺如同廢人般,故不管醫生安排他接受哪些治療,他都無心跟從,令他愈來愈看不到自己的將來,踏入求死邊緣。醫生診斷他患上了重度抑鬱,決定處方藥物協助他放鬆情緒及提升動力。
隨着藥物幫助調節腦部導遞物的分泌,黃先生亦可將其他人的安慰及勸告「聽得入耳」,慢慢亦開始接受物理治療,至今已可依靠拐杖步行,毋須每日靠輪椅活動。
重度抑鬱與一般的抑鬱症相似,同屬於情緒疾病一種,但患者的情緒低落程度較嚴重,更會有自毀、傷害他人身體的傾向,患者亦會慢慢計劃死亡及向身邊人交代他死後的「身後事」,舉例來說,不少重度抑鬱患者在留意新聞時,會特別注視其他人的自殺方法,以找出最「舒服」的辦法去「自殺」。
由於重度抑鬱症患者會有自毀傾向,所以及早發現病情至為重要。前線醫生若發現有病人因各種無名腫痛而求醫,而檢查報告均指出未有患上嚴重疾病時,便應提高警覺,與此同時更應該向病人家屬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是否有所變更,例如經常失眠、食欲低、體重下降等,多加關心、慰問患者,都有機會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其實,重度抑鬱並不是「無得醫」,現時醫學界有不同的藥物協助平衡患者的腦傳遞物,例如血清素能改善患者的情緒,讓患者變得輕鬆愉快;去甲腎上腺素則可以提升患者的動力,加強他們改變自我的決心,令患者對周遭事物的反應度提升,更容易感到藥物帶來的效用,繼而願意依從醫生指示服藥。
作者為香港註冊西醫
逢周五刊登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另類溝通 |
上一篇: | 兒童內八字步態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