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4日
在我的日常工作上,我發覺有一群家長很抗拒孩子看醫生。無論大病、小病也不願意找醫生。就算看了醫生也不想取藥。先不討論誰是誰非,不如聽聽以下一個簡易的故事。
余氏夫婦都是律師。工作繁忙之餘,也很注意孩子的健康。由於他們對疾病有獨特的見解,所以孩子生病時,也未必看醫生。他們認為所有的病都會自己痊癒,所以最重要自我的抵抗力。抗生素和大部分的藥物都有可怕的副作用和積聚於身體,最好還是避之則吉。今次情況可有不同。他們的五歲兒子兩星期前開始出現咳嗽和發燒的病徵。由於孩子精神起初還可以,大家都用上以前的做法:多飲水、休息和吃生果。可是,這次有點不同,兒子咳嗽愈來愈嚴重,而且顯得愈來愈疲倦。體溫雖然不太高,但是完全沒有退卻的迹象。由於余氏夫婦擔心醫生會處方抗生素一類藥物,所以不想帶孩子見醫生。最後,因爺爺忍不住孫子的狀況,才下命令要看醫生。
醫生檢查過後,加上肺部X光證實是雙側的肺炎。細菌培植結果是常見的肺炎細菌。同時血液發炎指數很高,證明病情不輕,可有影響生命之虞。最後,孩子需要在醫院治療和注射抗生素十天才可出院。幸運地,孩子沒有大問題。覆檢的肺部X光證實骨部沒有大礙。事後大家回顧整個過程似乎在普通病症時間上長了一點,接着「小兒無詐病」所以變得疲倦是個重要的改變,最後,沒有其他上呼吸的感染的病徵顯示病程可能不是一般感冒,最重要的是余氏夫婦很可能誤會了看醫生和食藥的關係。
外國人雖然也不多食藥,但是他們也不太抗拒看醫生。看了醫生給予合理的診斷,食不食藥並非重點。還有父母可選擇與自己「夾」的醫生。有的醫生情願用「安全」的角度去治療,有的卻願意與父母一起密切觀察孩子的病情,而非立刻處方太多藥物。當然,簡單的藥物,例如鼻水藥、化痰藥、退燒藥也絕非毒藥。成人有需要時也會服用,為何孩子不可以呢?希望大家深思一下,自己心底裏想如何看待藥物、生病和醫生的關係。
作者為兒科專科醫生
逢周二刊登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值入心律調節器 |
上一篇: | 乾隆養生秘法——「津常咽」(一) |